首页 -> 2008年第4期

信息16则

作者:舒 坦等




  新闻一束
  
  ●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揭幕
  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颁奖典礼于2008年4月13日在广州举行,王安忆凭借《启蒙时代》获得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分量最重的奖项——2007年度杰出作家奖。“这是继《长恨歌》获奖后,我最珍视的一个文学奖。”王安忆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希望从《启蒙时代》之后,读者的注意力从《长恨歌》转移出来。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共颁发了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和最具潜力新人等6项大奖,给予王安忆的授奖辞是:“她善于以小事写大时代,以文字中深藏的喜气表达梦想,以世俗生活的精细刻写塑造中国人素朴、沉重的人生。她出版于2007年度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讲述了‘文革’那段灭绝心魂的时光里青春和身体所受到的严峻考验,通过这段纷乱的生活和苦难的历史,王安忆试图在思想和现实、个人和群体的驳难中,辨识出一个城市的基本精神和一种市民生活的柔韧品质。”此次颁奖仪式上,麦家凭借长篇小说《风声》获得年度小说家奖;舒婷获得年度散文家奖,获奖作品是描述鼓浪屿的散文集《真水无香》;年度诗人奖授予诗人杨键,他的获奖诗集是《古桥头》;年度评论家是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超;最具潜力新人则授予北京年轻作家徐则臣。(舒坦摘编)
  
  ●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评选揭晓
  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评选最近揭晓,在文学类的评选中,共有6部作品获得此项殊荣,它们分别是:刘醒龙的《圣天门口》,王世春的《白玛》,童喜喜的《嘭嘭嘭》,刘继明的《梦之坝》,陈应松的《太平狗》,晓苏的《金米》。屈原文艺奖是于一九八八年设立的湖北省最高的文艺创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此次文学奖的评选范围是2003-2006年度发表的文学作品。(舒坦摘编)
  
  ●中国作协将吸收网络作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在福州闭幕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三次全委会上,“充分认识新的生活形态和文学传播手段给作协工作带来的新课题,重视和关心青年作家和网络作家”被列入作协2008年的工作要点。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表示,将采取适当方式吸收网络作家参加作协。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网络文学创造了新鲜的词语和充满活力的语言方式,它的兴起,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不过,铁凝同时表示,网络文学的创作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对网络文学的界定不能过于简单化,不能把所有在网络上发布的文字都当成文学。参加会议的部分委员建议,中国文学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中国作协的相关工作也应该适时调整。据了解,目前使用的出版两本书才能申请加入作协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文学的发展,中国作协对网络作家采取热忱欢迎的态度,并将在近期对相关标准做出调整。(舒坦摘编)
  
  ●《大公报》刊文称作家在“不务正业”
  香港《大公报》4月11日发表题为《作家在"不务正业"吗》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流行的、当红的作家,很少再去以极大的热情关心文学和时代、文学和生活的关系,很少再去关心文学的内在本质规律,很少再去关心热爱他的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们的心灵状态和精神世界,是浮躁的,焦虑的,让我们看不到这个时代他们所应该具有的坚守的精神姿态,安静的心灵,和面对种种欲望和诱惑时表现出来的静默而坚定的灵魂。文章说:这一个时期以来,著名作家余秋雨再一次处于文化舆论的风暴眼中。他先是在第13届青歌赛上,对参赛歌手文化知识点评时连连出现口误,说什么“孔子是战国后期人”,“但丁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接着一些文化媒体又报道说,一位读者透露,找余秋雨为自己的书签名,没想到余秋雨的经纪人竟然开口就要钱。还有一位上海读者寒心地说到自己的经历,余秋雨曾想找他做枪手写小说,说明意图是要攻击一个人……文章中还提到了“80后”作家郭敬明以大胆“出位”吸引眼球的行为和韩寒的文化身份。文章称他们正在失去自身,他们早已不再是作家,不再是与时代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为社会大众鼓与呼的作家。他们更像一个娱乐明星。“余秋雨宣布退出‘文化圈’转型做娱乐,并不是心血来潮,也并非制造噱头,他就是想试试,一个文化学者能否成功驾驭娱乐节目的通俗性与趣味性”。余秋雨的经纪人金克林不就这样说么?他们已经越来越带上了当今最吃香的娱乐文化人格的面具,他们的行为也越来越表现出典型的喜剧模式,而且,许多读者对他们已经不再肃然起敬,而是已经习惯于他们这样的娱乐行为。(舒坦摘编)
  
  作家声音
  
  ●谢有顺称要警惕抛弃故乡式写作
  “在当下的文学作品中,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叫,没有看到风景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在日前举行的一个“文学与生态”作家笔会活动启动仪式上重申“当代文学作品缺乏鸟叫声”的观点。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当代作家普遍失去了写作耐心,感觉逐渐退化,心灵世界日渐贫乏。同时,抛弃故乡式写作也让很多作家的写作变得乏力、贫血。他指出,抛弃故乡式写作可能是当今社会最需要警惕的写作潮流。“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急剧的社会革命,多数人迷信‘生活在别处’,对自己脚下的大地、对故乡不信任,产生了离开故乡、到远方去的写作冲动——直到今天,抛弃故乡的写作依然是主流,这甚至导致了一种新的写作殖民主义的出现。”他说,这种殖民不是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殖民,而是一种生活对另外一种生活的殖民。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作家,大量写城市生活中奢华的一面,喝咖啡、泡吧、逛高级商场、穿名牌、到世界各地游历,等等。若干年后,读者或一些国外的研究者再来读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无形中会有一个错觉,以为这个时期中国的年轻人都在泡吧,都在喝咖啡,都在穿名牌,都在世界各国游历。实质上,更广阔的人群和生活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底层的经验完全缺席。谢有顺认为,这种抛弃故乡式写作呈现了一种文学暴力,在今天的中国已经非常严峻。“这种写作不仅是对当代生活的简化,也是对自己内心的背叛。因此,我强调写作和大地、和故乡的某种隐秘联系,其实是想强调一个作家必须有一个灵魂扎根的地方,有一个精神的来源地。”他说,当乏力、贫血的纸上文学遍地,他尤为看重文学中那种粗粝、有重量、有来源,在大地上扎根和生长的经验与感受。“而就一种感受力的恢复而言,不管作家住在乡间还是住在城市,都要遵循写作政治。”(舒坦摘编)
  
  ●赵长天认为不能太在乎汉学家的看法
  上海作家赵长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顾彬炮轰”中国文学界的看法。他说,用平常心看待就可以了,“我觉得不少作家太在乎那些汉学家的看法,这也无法避免,毕竟自己的作品要向国际进军还是要靠汉学家的推荐或翻译。”“但我认为,这中间不要存有很大的功利心。”在此基础上,他不同意顾彬关于“作家一旦写了剧本也就丧失了对文学的崇敬和起码的尊严”的看法,但对顾彬指责“中国作家有空就喝酒、吃饭,不关心前途”,认为“有点道理”,“当代不少作家的写作态度确实有欠缺,譬如不关注生活,闭门造车,作品缺乏思考性,顾彬的一些观点值得思考。”(舒坦摘编)
  
  ●莫言说大陆作家养尊处优
  3月29日,大陆作家莫言与台湾作家张大春在三联书店举行了一场名为“讲故事的人”的主题对话活动。对话中,莫言在对比两岸作家的创作与生存状态时称,相对于台湾作家专职写作面临生存危机来说,大陆作家因为有各级作家协会补贴,所以没有太多来自生存方面的压力,反倒过于养尊处优。在莫言看来,尽管大陆幅员辽阔,作家们视野开阔,但是和台湾的作家们一谈到知识,就明显感觉到大陆这伙人不行了,“当然我只是说我这样的人,不是指像阿城那样的老师们。到台湾,与台湾作家们一起说话,明显感觉到我们在文学传统方面是断掉的,而他们则传承得很完整。另外,在对西方文学的了解和接受层面,我们也晚了二十年。”莫言说:“整体看来,我们缺少台湾作家技术方面的训练,没有像他们那样在一部小说中植入好的艺术构思,没有那么严密、典雅的语言,我们把小说名声败坏得很厉害。我知道,有很多人对我这样的作家心里面有很多不满。”莫言说,所以跟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交往,是一种动力,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所以要多读书,读他们的书,读他们读过的书,以尽快缩小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舒坦摘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