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伤逝》中涓生的爱情感悟

作者:李 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对爱情的认识,他认为和被我们很多人视为最可贵的生命相比,爱情价更高!类似的看法其他一些伟大的作家也有,如法国的罗曼·罗兰这样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些都将变成黑暗。”诗人们用美好的诗句来讴歌爱情,而故事家们则用诸多优美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来拨动我们的心弦。古今中外来自民间和伟大作家笔下的经典爱情故事曾让多少人嘘吁不已,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所以说爱情不愧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巨擘、泰斗的鲁迅一生以关心国计民生为己任,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唯一一篇爱情短篇《伤逝》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真实的心理描摹而显出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而成为经典。他以揭示出一种别样的爱情观而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而这种爱情观的领悟是通过对主人公涓生的细腻而真实心理描摹而逐步揭示出来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涓生和子君的恋爱经过及其心理变化过程。
  这是两个新青年,因为他们“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当时子君还说出这样有强烈觉醒意识的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他们恋爱时是如此的不顾一切,面对周围的异样的眼光,“她目不斜视的骄傲的走了,没有看见;我骄傲的回来”,接下来自然是涓生向子君求爱,得到了子君的允许,然后他们同居了。这时的涓生感觉是“最为幸福、最为忙碌的”,幸福,因为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忙碌,是为寻找所谓的安家。
  涓生虽然感到幸福,但同时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在悄悄的展开着、铺垫着。首先是经济上。“我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已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要组成一个家,经济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而涓生和子君当时的经济状况却让读者替他们捏了一把汗,我们会想到(其实涓生可能也会想到,因为后面的一些话已经暗示了这点,“我的路也铸定了,我预期中的打击突然到来……”),如果有一天经济上出现了问题,爱情会触礁;其次是人际交往上的。子君和她的叔子毅然断绝了关系,涓生也和几个朋友断了交。“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还有在他们租住的地方的邻居对他们也不太友好。他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人际氛围中,这同样不免让读者为之担心,这样不好的人际环境一定会对他们的“幸福生活增添麻烦”。
  果然,爱情一旦进入类似婚姻的状态后,各种很现实的问题便接踵而至。首先要面对的是没有什么浪漫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包括洗衣、做饭、生炉子、养花养草养动物,这时候不幸福的感觉在滋长。于是涓生对生活的单调有些无奈也有些厌烦,他说“尤其使我不乐的是她要装做勉强的笑容”,看到子君操劳,他不能不一同操心着,而子君,因为忙于家务和养四只小油鸡和一只叭儿狗,所以两人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更何况读书和散步。这时似乎显得安宁而幸福,但这时却倒让他们回味起在会馆里偶有的冲突和误会,因为“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
  这时的涓生和子君已经没有了卿卿我我的浪漫和爱的激情,有的只是家长里短的琐碎和单调。
  事情的转折出现了,那就是涓生失业了。而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找到新的职业之前经济上也没有任何来源了,只能吃“老本”。而造成这一切可能就是他们曾经的邻居那个“雪花膏”,因为她“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这“预期的打击”对涓生来说并不太意外,但对子君来说是那么明显,她由“无畏”转而变“怯弱”了。涓生在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开始反思了,“外来的打击其实倒是振作了我们的新精神,局里的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绝不会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了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赤子的扇动。”涓生对于事业还是有所追求的,可惜的是子君已经消磨了所有的锐气,变得浅薄和不理解涓生了,加上经济上的拮据,日常生活的不如意使得涓生有了离开子君的想法,虽然他的想法是想让两个人都开始新的生活,免得一同死亡,但子君不能理解这一切,逼得涓生只能用伤害她的方式来让她觉悟。可是当他说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这句话时,对子君的打击却是致命的。人没有了理想的生活,安全的感受,爱便成为虚空,破裂势在难免。于是涓生离开了,为了新的出路、新的生活,总有一天他会找到的。但可怜的是曾经那么无畏的子君又回到了旧家庭中并最后郁郁而终了。因为爱,她勇敢而无畏,因为无爱,她虚空、死灭了!而她的死给涓生留下的是无尽的悔恨,“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的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就这样,子君用她的死,涓生用他的悔给我们演绎了一出让人心酸的爱情悲剧。
  但鲁迅先生以他独到的眼光、非凡的洞察力给许多狂热追求新生活、自由恋爱的青年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简单而朴实的真理: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爱是崇高的,爱也是平凡的;爱能给人幸福,爱也会使人痛苦。无论如何,当我们认识到“爱不是一切”这句真理时,我们的爱才能更长久、更牢固,也会更美好,正如以色列谚语说的“爱情如蜜水,但需面包相随。”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很明显,只有当低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有高层的需要。当涓生和子君连生存和安全的需要都不能够满足时,爱的需要便无从谈起。当子君以死为代价换来涓生的爱的需要时,爱其实已不存在、消失了。其实马克思也说过,人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等等这一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只有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人才会有精神的需要和追求。
  所以,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的爱情多半是悲剧,至少它不长久!
  李芍,女,湖南吉首大学2005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沈从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