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禅宗美学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作者:杨道麟
参考文献:
[1]刘方.诗性栖居的冥思——中国禅宗美学思想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禅宗语录辑要之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禅宗语录辑要之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5]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第四)[A].新纂续藏经(第八十三册)[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6]普会.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 [A].续藏经(第一一五册)[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7]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一册)[Z]. 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
[8]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海德格尔.存在与在(王作虹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0]王向峰.文艺美学辞典[Z].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11]慧能.坛经·般若品第二[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12]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3]王建疆.庄禅美学[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14]玄觉.永嘉证道歌[A].李淼.中国禅宗大全[Z].长春:长春出版社,1991.
[15],[17]慧能.坛经·顿渐品第八 [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16]慧能.坛经·机缘品第七[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18],[19]李泽厚.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A].吴平.名家说禅[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0]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1]杨道麟.浅论文本阅读的真善美价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2).
[22]郭庆藩.庄子·天道[A].庄子集释(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3]保八.周易系辞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4]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5]桑哲.语文教育:人文化的过程——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曹明海教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9).
杨道麟,男,青年学者,湖北潜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语文美学和文章美学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