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作者:沈宇翔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多媒体技术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学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创设、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形象生动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多媒体的运用赋予了课堂教学以新的活力,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做到充分利用多媒体,达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下面就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注意到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以往的课堂上,我们一般常用美丽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引导其进入理想的学习情境。如果我们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来,则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因为多媒体能将出色的声像效果展示给学生,容易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一边欣赏月下荷塘与荷塘上月色的美景,一边听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效果比单纯地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好得多;一方荷塘,一缕月光的联想和感悟,使同学们初步进入了朱自清所创造的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有助于同学们理解作者此时超然、没有世俗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只有安宁和平静,是一个摆脱现实困扰的“自由人”的形象。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对母亲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我们身边母亲的形象,当学生普遍认为母亲伟大时,一首韩红的《天亮了》悄然在教室响起,抒情性极强的音乐加上感人的歌词让不少学生热泪盈眶,令同学们心中油然升起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同时设置感恩教育情境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又如我在教学《对联》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同学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体略文化艺术殿堂里这一独具魅力的奇葩,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片断,所截片断是唐伯虎对对子的精彩情节,同学们在笑声中领会到了对联的精妙之处,从而激起了他们学习写对子的极大热情。
  许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下不了笔,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不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写作训练专题“怎样使语言亮起来”时,我为同学们播放了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和小燕子分别给不同菜式命名的片断,紫薇诗一般的语言与小燕子令人大倒胃口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了同学们的创作欲望,更让同学们明白,原来要使作文优美起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促进心智的和谐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和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把学生带进文中所处的时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融入作品中,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因此,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口技》的教学,同学们初次接触这种技艺,了解甚少,对其充满好奇,如何将这口技的艺术让学生领会其奥妙所在呢?我结合课文播放了已故相声演员洛桑的《洛桑学艺》,让同学们欣赏精彩的口技表演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其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又如,在教学《宝玉挨打》时,展示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贾宝玉被贾政一顿好打的场景片段,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初步了解了课文情节及有关人物的形象特点,通过声光色把遥远的历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也化解了课文重难点,不少学生还对《红楼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说要抽空仔细阅读这本巨著,不能让自己再当门外汉了。
  再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阿Q的形象呢?我根据所拥有的资料,适时给同学们播放电影《阿Q正传》,让同学们在笑声中了解阿Q,了解其“精神胜利法”,从而更准确地理解鲁迅塑造阿Q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教学《失街亭》,我播放了《孔明挥泪斩马谡》,再现情节,通过声像并茂、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到了马谡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狂妄的性格特点及孔明不忍斩马谡又不能不斩的复杂心理。《短歌行》的教学,我也引进了《三国演义》片断,再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情形,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体会曹操当时求贤若渴、虚心纳士的心情。
  
  三、优美图片再现诗歌意境。
  
  中学的古诗文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寓意深邃。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所以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仿佛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闲游,或曲径通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配合表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怡人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进而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特色,也接触到了一位有着高尚情操的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在《归园田居》中,有表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情怀,也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自由自在、远离官场的恬静与愉悦;在《天净沙·秋思》中有表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寂惆怅凄清……这幅幅画面带来的视觉感受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读边赏,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配以优美的图片,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