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作者:葛明霞
一、一个发夹
那天语文课,上课的内容是宗璞的《西湖的绿》,课堂上,我从大自然的美,讲到人生的美,大家都认真地听着,我从这群女孩的眼中,读出了她们对美的渴求。我灵机一动,我走到一位头夹着花发夹的女生身边,取下她的发夹,对同学说:“老师也有一枚非常漂亮的花夹,我很想把它夹在头发上,请大家给我参谋参谋,插在哪一边美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行,不好看。”“不好看,不会吧?”我故意把头转向身穿吊带背心、头梳另类发型的被称为“五朵金花大姐大”的张某一边,说;“张某,老师相信你的眼光,你帮老师设计一下。”张某直截了当地说:“老师,您用这只夹子夹在头上,人家会说你白痴,叫你神精病的。”“有这么严重?可这只夹子天天夹在xx同学的头上,你为什么没有这样说过她,还认为她夹着十分漂亮,是吗?她能夹,我为什么不能美一美?”“你年纪太大了,你和我们的妈妈一样大,怎么可以用这小姑娘的玩艺儿?”“哦,是这样!老师年纪是大了点,可我心里还是很喜欢,现在,一想到这种美丽不适合我,我只能忍着心痛把这份美丽藏在心底了。我们学生有学生的美,我们的美,美在自然,美在纯真,美在年轻,美在活泼,美在可爱,老师的青春已不再,我的心中是多么惆怅,今天的我哪怕是抓一抓青春的尾巴,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奢望,是一种梦想。可现在有些女孩子,却不懂得珍惜,衣着打扮,过早地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不管合适不合适,也不管漂亮不漂亮……”我一边说,一边观察,这时我发现:张某低下了头,另外几个女孩子也都低下头去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投其所好,一个身边简单的例子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天,我发现吊带衣不见了,披肩发也梳成了马尾辫。
二、愚公“移山”
上到文言文《愚公移山》时,其他同学都把课文背了,惟独张某和她的“五朵金花”没有背。我问她们为什么不背?张某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以前从来是不做作业不背书的,做作业背书,我们都没有习惯,你不信,可以去问一问以前的老师。我没有顺着她们的话讲下去,而是换一个角度说:我现在十分在乎你们,你们就如老师的女儿一样。你们一个个长得那样漂亮,又那么聪明,听同学们说,你们以前成绩都是比较好的,为什么不想认真读书呢?我细细地与她们谈心,了解她们为什么不喜欢读书的原因……
我找出备课时听过的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磁带,放进录音机,请几个孩子听。雄壮高亢的旋律,使她们的情绪也随之激奋。,我趁机对她们说:你们听,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愚公移山》的故事被传唱了两千多年,在今天,依然具有那么强大的震撼力。愚公凭着这股精神,移掉了两座大山。现在,也有一座大山压在我们头上,那就是中考,老师相信同学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发扬愚公精神,挖掉这座大山,大家有信心吗?我又把眼光转到了张某和另外几个女孩身上,我满怀信心地对她们说:你们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了吗?作业做不来,老师帮助你们一起做,学习上有困难,老师帮助你们来解决,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情真意切的一番话,也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张某对我说:“老师放心,我会学做愚公的。我们不会背,但你这么在乎我们,我们也不能让你失望。我们分二段,三段来背。”第二天放学,其他同学都回家了,张某等五人主动留下来背书。看着她们点滴的进步,我非常欣慰。半学期下来,除了张某,其他学生的语文成绩都考到了九十分以上。其中林xx考到了一百零二分以上。
三、“借”分二十
半学期下来,大姐大张某的表现是明显好于以前。但这孩子,性格有点像男生,非常倔强,对于老师,她一直是采用冷眼旁观的态度,现在,做错了事,也能主动认错了。但成绩毫无起色,即使我给她的要求最低,她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特别是学习成绩似乎没有什么改变。其他金花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她却一个人远远地落在后面,期末考了三十七分(第一次考二十七分)。第二学期,我把教育重点放在提高她的学习成绩上。一方面,进一步拉近与她的距离,从母亲式的关怀转向朋友式的关心。平时与她多交流,上课多提问她,课间多表扬她。
那天考试后,我把她叫到我身旁,替她批改试卷,只有四十分,我给她打了六十分。我对她说,这二十分是我借给你的,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及格。这样,我们班就没有一个不及格的同学了。想不到,第二次考试,她就考了七十分。这是实实在在的分数,那时,我也是又惊又喜,在班级中,把她大大地表扬了一番,这样,她的积极性更高了,作业、考试,都认真多了,成绩也稳定在六十多分。
中考时,她考了六十九分,十分惭愧地对我说:“老师,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我真难为情。”如今,她去了宁波的一所职高,每到教师节、元旦、放假,她都不忘发短信向我问候。她变成了一个乖巧、有礼貌的好姑娘。
[案例反思]
(一)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不留斧勺之痕的。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种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女生,开始经历着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这段时间里,她们的身理心理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出现了成人感与孩子气的冲突,依赖意识和独立意识的矛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青春断奶期”心理。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一些波动,也是正常的。她们不希望家长老师管得太严,又往往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关怀,对社会一味要求公平,而这种公平观在生活中一旦破灭,就消极处世。这种心理使她们患得患失,无所适从。张某这一群女孩子,都曾经有过自以为不如意的经历,因此,出现了抵触的情绪,也在所难免。她们以叛逆为美,以扭曲为美。我们老师一定要根据初中女生的身心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锲而不舍,春风化雨,帮助她们走过这段多风多雨多云的季节,让她们的身心合理地,有序地,健康地,和谐地发展。
(二)语文老师应该以理性的情感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语文老师,应该经常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关心、尊重、理解。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为教师所拨动。学生对教师的爱心感受越深,对教师也就越加信任,对教师的教导越容易理解和接受。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学生也是这样,她们也密切地关注着老师,是不是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她们。精诚之至,金石为开,我与她心灵上的距离又拉近了一分。有人这样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孩子的一些过失,我们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用自己的人格,自己的真情,自己的爱心去影响她们的行为,感悟她们的思想,渗透到她们的情感世界。情感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我们老师在结对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魅力就在于以美好的心灵去重塑学生美好的心灵。
(三)语文教学的自身魅力,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运用暗示的方法,它能够潜移默化地进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因为,它不是单纯的政治灌输或道德说教,它是一种人文陶冶,它改造着学生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价值规范,丰富着思想感情,提升着道德品质,熔铸着意志品格,强化着心理精神。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而不是工业”。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像种庄稼,老师对学生的期盼与热情一直贯穿其中,正是因为老师带着这一种农民式的耕耘,知道自己田里的庄稼没有一株是相似的,对于那些严重营养不良的禾苗更应该勤灌溉,勤施肥,要给雨露,要有阳光。
语文人文的熏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很深的。我们还要利用语文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呼吸、快乐地生长,享受语文的智慧、吮吸语文的营养。
葛明霞,教师,现居浙江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