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论文写作中的创新性思维

作者:苟德培




  大四的学生们常常苦恼:论文的创新性怎样建构?诚然,缺乏创新的毕业论文或抄或引或摘或拼,往往陷入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或亦步亦趋、咀人涕唾的尴尬之中。这样的论文很难得到教授们的嘉许,因此也就很难为自己为之奋斗四年的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怎样建构论文的新?必需创新性思维。怎样培养论文写作的创新性思维?核心一点:怀疑的精神。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言:“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虽然,我们并不认定古史辨派“疑古学浅论”绝对正确,但是其在学术研究上的这种勇敢的、大胆的、怀疑的精神绝对值得提倡。
  怎样才能具备怀疑的精神呢?怎样才能具备创新性思维呢?
  
  一、怀疑与创新讲究“有理有据”
  
  “有理有据”务须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是为怀疑的精神和创新性思维作铺垫和准备的。我们这里讲知识的积累主要指两个积累:一个积累是多阅读文学文本,多阅读前人论著,多阅读前沿论文;一个积累是多了解批评理论,多掌握批评方法,多熟悉批评技巧。为什么要讲究这两个积累呢?很简单。第一个积累中:只有多阅读文学文本,我们才能对别人的评说论述予以明辨;只有多阅读前人论著,我们才能了解别人批评理论的渊源出处;只有多阅读前沿论文,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当前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这个积累,是让我们的怀疑“有据”。而第二个积累中:只有多了解批评理论,我们才能在与别人理论争辩时认清别家理论的特点与功用、源流与优长;只有多掌握批评方法,我们才能在理论争辩时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地进行“招数”的拆解;只有多熟悉批评技巧,我们才能“蛇打七寸”,处处击中要害。这个积累,是让我们的创新“有理”。如此,有理有据地进行怀疑与创新,“何敌不摧,何功不克”?
  
  二、怀疑与创新讲究“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破,是对旧观点的颠覆;立,是对新思想的倡导。怎样破、怎样颠覆?怎样立、怎样倡导?破(对旧观点的颠覆)的根源即是怀疑的精神。面对前人的结论,甚至是定论,敢于以怀疑的目光打量、审视其内容、思想,继而研究、发掘其基础、来源,洞察、发现其缺陷、不足。立(对新思想的倡导)核心即是思辨的思想。如果前人的结论中缺陷很小,属于白璧微瑕一类,那么我们的论文就可以在“瑕疵”上审慎地论述、周密地论证、严格地论真。如: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十七年文学’在几经肯定、否定” 之后,郑祥安先生重新审视,从而做出了既肯定其成就又指出其也存在不足的创新性文字:《革命战争小说的价值及局限》[1],文章的创新性自不待言。如果前人的结论或者该结论说理论述、证明过程等与我们的审美思考、知识建构等大相径庭,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知识体系予以大胆颠覆,“立”起我们的新思维新理论。如:围绕电视讲坛文化传播模式,葛红兵先生曾撰文《我为什么要批评品三国》[2]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而杨曾宪先生则按照新的审美观照从“权术与历史、故事与人文、文学与史学”三方面对葛文逐条论述、批驳[3],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新观点:“讲坛文化是有理性的狂热”,创新性不言而喻。
  综上,创新性思维是从积累中来,是从怀疑中来,是从思辨中来。只要大家多积累,善怀疑,巧思辨,论文写作的创新是不难实现的。
  
  注释:
  [1]郑祥安.革命战争小说的价值及其局限.建海纵横.2007(2).46—48.
  [2]葛红兵.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详参葛红兵BLOG.
  [3]杨曾宪.“美男”批“超男”,这事挺好玩[N].南方周末.(2006-09-14).
  苟德培,湖北长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