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语文教学与情感的培养

作者:吴玉珍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好的情感体验,使人终身难忘。它不仅能培养人的美好情感,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还能对确立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情感的载体,如何让语文成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工具呢?
  
  一、利用课文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情感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它的核心是爱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从教师富有情爱的教育中受到启迪,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养成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初中语文中有许多关爱生命、体味人生、感受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等内容的课文,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课文内容本身就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假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文本,注意挖掘,善于抓住契机,调动一切因素,把文学作品当作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章,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作用,就能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如《岳阳楼记》,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感,就能帮助学生树立“立足课堂,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又如《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以闲写乐”,“以忧写乐”的豁达胸怀,就能培养学生面对人生任何挫折,都能乐观泰然处之的精神。
  
  二、通过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凡·高说过“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过惯了任性、散漫、无拘束的生活,有着娇气,孤僻、不合群的毛病,对亲情、友情无动于衷,认为都是他人应该为他付出的。对于这些个性发展上的不健康因素,教师必须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
  1、感恩亲情。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就是一个以“至爱亲情”为话题的单元:《风筝》回忆兄弟间的一件往事,体现手足情深;《羚羊木雕》写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呼吁要加强两代人的沟通;《散步》写的是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让……。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篇篇充满亲情的文章,让学生的心灵在美好情感熏陶下得以净化,培养理解、尊重、关爱亲人的情感。如有一位老师就在教学中把“孝”揉进《散步》一文的教学。他的教学设计是“先感知故事,让学生以奶奶、妻子、孩子的身份介绍事件的经过,再引导学生品味“我们”、“本”、“老”、“总”、“熬”、“太迟”等具体字词中悟出“孝”德。有人说,亲情是一则永不褪色的话题,它既是父母无私的付出与关爱,也是子女感恩的回报与反哺。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在感受文学形象的同时学会了感动,也学会了付出。又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父母爱的方式是多样的,无微不至的呵护是爱,放手锻炼甚至看似狠心将孩子推向困境也是爱。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就能正确地对待父母的爱了。
  2、感恩友情。生活于人世间,人并不是孤独的,除了养育我们的父母之外,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朋友,情同亲情一样,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我们对于学生,除了要培养他们生活中直面困难的勇气,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之外,还要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斑羚飞渡》中,新老斑羚飞渡时的默契配合,向人类展示了那令人折服的团队精神。而那些从容走向死亡的老斑羚,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为了他人的幸福而慷慨奔赴死亡的人们,他们为将生存机会留给别人,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中的刘连满,面对死亡将最后一点氧气留给了队友。课文中的这些形象都可以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动,在生死抉择面前,平时同学、朋友间的那些矛盾、恩怨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让他们懂得感恩朋友,懂得珍惜友情,懂得团结协作,学会关爱别人。通过学习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情感熏陶。有人说“教学活动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教学不仅是机械枯燥的记忆,也是享乐和愉快的表现。”要让语文课摆脱以往陈旧、沉闷的现象,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它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给学生以具体生动的感受,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
  1、讨论交流。丁金华老师在教《邓稼先》一课时,课堂上进行“邓稼先PK周杰伦”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位名人,然后根据绝大数学生追捧的一位明星周杰伦来与两弹元勋邓稼先相比,通过比成长环境、比个性品格、比贡献荣誉,引导学生正确的“追星”观。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评价和体验,领略伟人的风姿与思想,培养崇高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2、辩论。我在上完《愚公移山》一文之后,针对有人公认为愚公移山没有必要,只要搬家就行了这一不同观点,让学生就是否移山进行辩论。课堂上,学生经过课前认真准备,正反方各抒已见:正方的同学认为,愚公面对困难,选择面对、克服,值得学习:反方的说,愚公没有充分预见困难,完全可以搬家,把时间用在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最后,我在总结中指出:在学习态度上,我们应学习愚公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学习方法上却应灵活求变,不能一味苦干。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辩证地去学习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达到了既汲取了知识营养,又陶冶了情操。
  3、故事会。学习《老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事先搜集有关的新闻报道资料,课堂上开展故事会,让学生讲述“最让我感动的人或事”。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有的讲述了分别发生在附近两个住宅小区的清洁工拾金不昧的事例,有的讲述九江大桥塌陷事件中感动广东的两名河南人的事迹,整个课堂活动有声有色,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这些事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在这个前奏之后,讲述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也就水到渠成。总之,通过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体验种种情感,正确认识多种生活现象,净化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品行和坚强的意志。再一次充实了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
  上述可见,只要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通过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情感熏陶,就能让语文成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工具。
  吴玉珍,广东汕头市金平区天竺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