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的优势
作者:李东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写作文、教师评改作文”的模式。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提出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先生后来又提到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明确了作文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之后,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如何从作文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去下一个评语等等。评改能力作为学生作文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写,而改的工作则理所当然地归于教师。这不但给教师带来了繁琐和沉重的工作,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对修改作文的惰性,甚至是漠不关心。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
1、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鉴赏与写作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每次在批改完学生的作文后,我就会从中挑出几篇比较优秀的作文让学生传看。从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文章,很少有学生去欣赏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对教师的评改更是置之不理。为了促使学生养成阅读别人文章的好习惯,我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的文章写得干干巴巴的,或者文章中没有亮点之处,教师就会让学生去大量地阅读作品,并要求把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其实在学生的文章中也有不少好的素材可以采纳。同时,在学生的作文中,大量地出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影子,这对那些一提到写作文就不知如何去写的同学来说,不乏是个好的例子。
作文评改也是一种阅读,同时又是一种心灵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在评改作文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去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法的途径,如查工具书、翻阅资料等等。在学生修改作文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能够迅速地把握文章内容,筛选信息;并能围绕问题搜集材料,迅速地找到搜集渠道的方法。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评改别人的文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学习别人作文的巧妙构思,积累自己的作文素材。另一方面在评价别人的作文时,就要先对其进行审阅,辨析词语运用的得体和句子的通顺,整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在文章中给予恰当的评语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与评价能力也就会有所提高。相应地对阅读文章的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2、激发阅读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由教师评改变为学生自己互评互改,因为学生对其具有新鲜感,则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能激发他们自愿批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兴趣,在写作学习中,学生才能处于主动的地位,才能吸取他人的长处,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互相批改过程中,教师还应让他们认真地切磋、取长补短。这样在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同时,还能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从而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作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师分布的任务过程中,学生便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理念提倡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在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运用所学知识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推敲的能力。学生在修改作文时,首先要通览全文,把文章中错字、漏字、错误的标点符号一一纠正过来。其次,看句子是否通顺,揣摩用词造句的准确性。最后,看看审题是否准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分明等等。在处理这些问题的同时,学生则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一方面,在无形中就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在修改别人的文章过程中,学生加以评语,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理解,这就可以使他本人的欣赏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同时,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时,在给文章下一个结论时,也会想到自己的作文是否达到这些要求。这就会使他们在习作时更加注意到此类问题,不犯或尽量少犯这些错误,达到了在对比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入的效果。同学们在修改别人的文章时会或多或少地获到一定程度的有益之处。在修改别人文章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文章的鉴别与鉴赏能力,使他们在修改过程中,很快地就能辨别出哪些地方是可取之处,哪些地方应删除,文章应该如何布局谋篇,如何谴词造句等等。这样的实践多了,学生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能够“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执笔而自能合度了”。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高级阶段,是人们掌握知识,认识规律,提高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然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那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这个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找出答案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把文章的不同想法、观点写下来,也可以在字、词、句上下功夫,然后在班级上提出来并和同学们共同探索。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勤思、善思的习惯,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事物,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认识空间,使文章立意新、立意深。
同时,在让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怎么就想不起来呢。”“多美的语言啊!我怎么就不会写呢。”等等。同一个文章题目,各人有各人的思想、观点,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不会相同。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善于思考问题,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都会有所感想,这就养成了他们经常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还注重把平时所看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语言中去。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他们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构思顺畅,他们提起笔来往往是不假思索,一气呵成。而有些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写文章时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优美的词句,只好东拼西凑,没有真实材料。这样的文章自然是平平淡淡,并且常常是脉络不清、语言干巴、词汇贫乏、不讲究章法技巧和炼字炼词。我经常让这两者互改文章,不善于作文的同学可以从中学到别人是怎样地提取生活中的素材,如何去思考和处理这种素材的,学习他们所运用的方法,并且认识到自己的差距。经过多次的训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会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积极地思考每一件事情,这样作起文章来才会有血有肉,才能具有感人的内容,进而吸引别人的注意。
通过以上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发现了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往往会对自己的文章加以修改,等确定没有什么毛病后才交上来。在平时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把在修改作文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投入到其中,即善于积极思索,勾画圈点,质疑问难等等。因此,互评作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故无论在作文教学中,还是在其他的课程中,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李东武,江苏郑集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