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聋生阅读理解研究

作者:刘 卿




  阅读是个体学习、生活、发展的必备技能,对丧失听力的聋人来说,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回归主流社会的必备能力。阅读教学也是聋教育教学历来的重点。学习了九年语文的聋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如何呢?
  对2004年、2005年、2006年报考我院的255名聋生的语文入学考试试卷分析表明,其阅读理解的平均得分率只有47%,而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是健全人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学习了九年语文的聋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最多也只相当于健全人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下面从2005年的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对聋生的阅读理解予以具体的分析
  
  一、聋生阅读理解的实际表现
  
  2005年的聋生语文招生考试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目共25分(满分100分),有两个题型,其中一个是主观问答题,另一个是客观选择题,本文以主观问答题为例来分析。
  我们班里很多小朋友家里买了钢琴。和我同岁的小表姐每个星期天都要拉小提琴,从早上九时到晚上九时,拉得她小小年纪就喊活着没意思。经常有人问我妈:“你儿子学什么?”妈妈回答:“学玩。”妈妈总说要让我有个快乐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为神童什么的,我有时间,妈妈买了一大堆蜡笔、彩色的铅笔和水彩笔。我扔下画笔去剪纸,妈妈又给我买了小剪刀和彩纸。再后来我迷上了踢足球,妈妈辛辛苦苦陪练,当过真正足球运动员的爸爸,有时忍不住出现在阳台上,居高临下把妈妈的脚法批评得一无是处。来我家玩的叔叔常问我长大了干什么?像妈妈当个大诗人?我才不呢!当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没意思,我要当司机。妈妈爸爸听了都大大高兴起来。妈妈到国外给我带的玩具全都是各种汽车。现在的机动车辆有六七十种。妈妈说等够一百部了,就开个汽车博览会。
  根据上文,完成下列各小题:(共17分)
  1、小表姐“小小年纪就喊活着没意思”是因为什么?(2分)
  2、上段文字中写表姐拉琴的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写妈妈尊重儿子的意愿,鼓励他自由发展的四件事是_____________(4分)
  4、文中“__________”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的和睦、民主的关系。(2分)
  5、概括此段的意思。(3分)
  6、结合中心,联系实际,你认为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学习?(4分)
  阅读理解是让聋生头痛的一件事,他们在这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如下:
  1、聋生的分析能力较好,如第1题,大多数聋生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第3题,大部分聋生能找到四件事,即使找不全,也可以找到一两件事。
  2、聋生的概括能力较差,如第5题,很多聋生不会概括或概括不好,甚至于有半数的考生抄原文,在随机抽出的50份试卷中20份试卷上得分为0分。
  3、聋生对于文章的写法几乎一无所知,第2题50个聋生中43个聋生的得分都是0分,只有一个得了满分2分,5个聋生得了1分。(据我的跟踪调查这个得满分的聋生有较好的口语,可以在不借助手语、笔谈的情况下和健全人顺利地沟通,她在阅读理解题中的得分为满分)同样,在第4题中要求找出表现一家人和睦、民主关系的细节描写,50个聋生中39个聋生的得分为0分。聋生对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很茫然,对于什么是细节也不清楚。由此可见,聋生对于一些常见的写法不了解。这对于聋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消极的影响。
  4、对于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聋生表现得参差不齐,在50个聋生中,20%的学生读懂了,得了满分;30%的学生没有读懂,或抄一部分原文或没写或写错,得了0分;另外50%的学生则似懂非懂,得1分或2分。
  
  二、对聋生阅读理解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聋生分析能力相对较好,但概括较差。聋生在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是与聋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息息相关的。在聋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持续时间较长,抽象思维发展较为迟缓。因此他们在直观分析方面表现得较为细致、具体,但很难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出概括。为了更好地发展聋生的思维,必须加强聋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而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机会俯拾皆是。例如在词汇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发展聋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可从“苹果”、“梨子”、“桔子”、“草莓”、“西瓜”等众多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这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而所有具有这一特征的事物即为“水果”从而教会学生一个概括的词汇“水果”。在教学“蔬菜”、“粮食”“笔”等抽象的概念时同样可以依此法增强聋生的概括能力。另外分段、概括段意、编写作文题纲等都是培养提高聋生概括能力的方法。
  聋生对于写法的茫然不知,不仅反映出聋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同时还反映出聋校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疏忽——忽视了写法的详细讲解。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作者的“写法”似乎可讲可不讲。殊不知,“写法”正是连缀全篇的线索,诸如对“写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写最后一段的目的是什么?”,“文章写某某场景的作用是什么?”的讲解对领悟篇章内涵及主旨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活动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阅读必须由感知而达于最后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字词句意义的简单串连。聋生常常知道了句子中的每个词的意思,但不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每个句子的意思,但不理解整段的意思,知道了各个段的意思,但不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其原因就在于不了解句子文章的内部关联。因此句子与句子的关联,段与段的关联是必须要讲清楚的。而文章中的这些关联就是对“写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写某某场景的作用是什么?”的有关回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重就轻,将至关重要的一环略去不讲。而且有关写法的讲解,对于聋生模拟范文进行作文也有重要意义。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聋生而言这些“例子”更是弥足珍贵。
  聋生在阅读理解的问答题目中常常出现大面积照抄原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聋生并未读懂全文。聋生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即使没有多少生词,还是不能理解文意,这与聋生的词汇知识、句法知识、背景知识是相互关联的,聋生听觉的丧失使他们没有经过口语的发展而直接学习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词汇和句法知识发展滞后,从而使他们的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缺失。而文章的理解不能离开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着聋生的阅读理解。另外阅读理解涉及至广泛的知识,远不止字、词、句、段意义理解的简单相加,它涉及到阅读者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如生活阅历、思想发展、阅读量等等。背景知识对推测文章中的生词意义、推测文章中字里行间的意蕴、文章中段与段之间的意义的联系有重要的作用,而聋生背景知识的薄弱也加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
  
  三、从整体上提高聋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聋生的阅读能力较低是不争事实,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聋教育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除了夯实字词句段的学习和掌握文章内部的联系外,还要加强课内外的阅读。
  首先应在课堂上多读。语文课上没有读书声,就不是好的语文课。聋生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在读的过程中要求聋生理解地读,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这需要指导聋生在适当的地方停顿,而这种指导对于聋生理解句子、段落、篇章有重要积极的意义。还要指导聋生有感情地朗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这对于分析人物及写作方法都有显著的效果。
  其次课外增加阅读量,丰富背景知识。聋生大多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没兴趣其实是读不懂,阅读障碍重重,必然导致趣味索然,长此以往,就没有阅读习惯了。对于聋生来说在听说读写中最易于干涉的就是读了,因而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同时加强阅读指导。首先应指导聋生选择难度适中,贴近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这样的阅读难度不大,聋生有兴趣去读而且便于聋生根据生活经验去推测句意及篇章大意;其次引导鼓励聋生摘记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篇章,有条件的可背诵。这种低难度宽泛的阅读可使聋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扩充信息量,使聋生思维基础变厚,大脑中可提取的信息变丰富。在以后的阅读中,聋生的背景知识丰富了,即使在阅读中再遇到生词,聋生也可以根据生词出现的语境领悟,从而降低阅读难度,使聋生乐于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好的阅读习惯,词汇量也逐渐大了,聋生概念网络也会越织越密,词义之间的激活作用也会越来越强,从而使阅读障碍减少,聋生也将形成良性循环的阅读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聋生的阅读能力定有较大提高。
  
  刘卿,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现从事高等特殊教育问题研究,聋人基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