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新课标与阅读教学创新
作者:刘国强
一、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加强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的创新。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广泛吸收文章学、信息学、解释学、前理解学、接受美学和系统科学等多种理论和思想,要敢于创新,形成科学的适应新形势需求的阅读学理论体系。文章学是现代阅读教学的传统性理论基础。从古代的科举取士一直到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学生阅读文章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写作,为了学用词、学组段、学结构文章的技巧。信息时代人们需要一种完全是为了获取信息的实用性阅读,这种阅读具有精细的定向特点,需要把信息论作为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的补充。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学问,近代解释学即阅读学,重视师生双方作为阅读者的价值观对于正确理解文本的重要性。接受美学理论要求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文章的确切意思是什么。教师应善于洞察学生已有的阅读期待视野及艺术经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再创作作品的兴趣,并使学生与作品间的交互作用能得以深入,最终学生将在这种富有成效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阅读期待视野,丰富自身的艺术经验。
二、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加强阅读方法研究的创新。
我们要及时研究发现和总结新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并试验推广应用,比如标题法、设问法、跳读法、楔入法、逆式法、博采法、通阅法、记忆法、提纲法、标号法、简化法等等。发掘、吸取和发扬传统的阅读方法依然十分重要。古人读书常常采用抄读法,读书就要抄书。清初的张溥,每读一书都要抄七遍,他还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七录斋”。这些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将会极大地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方法的指导对阅读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就要抛弃知识上的硬灌,在这个“引”字上多下功夫。读书不作记号等于不读。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为了开拓视野可以采用不求甚解的泛读法。著名篇段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新语文大纲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而又现实的阅读能力的期望。把书读得多了,读得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表明,阅读不良现象常常始于简单的阅读学习缺陷,一个有效的阅读教学计划是建立在对阅读缺陷的及时诊断基础上的。如果每节课成为诊断和矫治课,依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方案,进行因材施教,阅读不良现象就能预防。建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要积极借鉴国外诊断矫正性阅读教学的成功模式,加强阅读理解基本过程教学。阅读理解五过程模式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五个过程是相互配合协同运作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加工过程的挫折必定对整个理解过程带来消极影响。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在整体阅读理解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诊断,有针对性地加强各个理解加工过程及其子过程的教学。建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要加强开展行动研究,提高诊断矫正性阅读教学质量。阅读行为可以分成学习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四级。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心是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四、加强阅读教学设计,逼近实用阅读过程。
阅读教学是一个涉及读者、教师、课文和资源等因素的综合性活动,阅读理解受读者背景、课文背景和情景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诊断性阅读教学的系统化设计,通过学习需要分析、阅读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与学活动过程设计、阅读教学评价设计等,以改进学生阅读学习过程,让阅读教学过程尽可能逼近实用阅读过程。在披文得意的基础上加强运思及物的训练,使导读向导写延伸,使半程阅读转化为全程阅读。阅读教学要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阅读教学的特殊过程逼近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般阅读过程,即经历“披文——得意——及物”的全过程。阅读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先要把作者的书面言语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言语,后要将读者的阅读心得外化为口头或书面言语,再身体力行将精神营养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物质能量,改革阅读教学只重吸收,不重表达,只顾认知,不管实践的误区。
五、强化阅读的效率意识,树立精读、略读、快读合用观。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即“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三类。“浏览”是快读的一种常用方法。完整的阅读技法系统就是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法。精读法,用朗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80%以上。略读法,用默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一500字,理解和记忆率在80%左右。快读法,用视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在70%-60%之间。依据阅读的时间和效率,按照阅读能力的发展程序,精读是略读、快读的基础,略读、快读是精读的重要补充,在阅读广度和速度上有重大发展。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应降低要求,降低难度。追求理解深度是没有限度的,弹性很大,教师须适应学生年龄特征有所控制。在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一般要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六、引导学生坚持阅读积累,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阅读教学的创新的关键在于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学习态度的形成。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讲解、记忆规律性知识上,严重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阅读积累变得非常薄弱,无法真正对这些规律或概念进行理解或运用,并因此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激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习者应该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程标准重视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种让学生“自主命题”的阅读学习方式便应运而生。借助“自主命题”这种命题形式,通过学生自选文章,自我研读,自我命题,自我作答,教师点评,从而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教师用点评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命题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创造精神。
七、鼓励学生投入阅读实践,促进大阅读教育的发展。
阅读教学的创新的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行动的鼓励。爱因斯坦在1936年发表的文章《论教育》中指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路克校长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的实践可资借鉴。路克是美国犹他州土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为了激励全校学生的读书热情,在学期初路克曾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此言一出,顿时激起了学生们疯狂读书的热潮,学生们提前实现了读书15万页的目标。1998年11月9日,42岁的路克,在雪地里爬行1.6公里,历时3小时去上班,表达对学生学习行动的鼓励,受到了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新课标注重大语文教育思想,要求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语文新课标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和家门,抓住每周的双休日和每年的节假日,参观旅游,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事万物之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民族文化中获得创造的智慧。课外和校外阅读永远是学生课外生活的快乐选择。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还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国强,男,河南焦作师专中文系副教授,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