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长恨歌》是一曲沪上女性的情爱悲歌
作者:袁 丹
与白先勇笔下的上海不同,白的笔下是泛黄加旧的上海,蒙了纱般的忧愁;与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不同,张的上海是单张独立的剧照,鲜明如戏般好看;王安忆的上海在缓缓流淌,连贯着今有明有般的真实,让你实在透不过气来的琐碎。
王安忆不像白先勇那样叹息地回忆,也不像张爱玲那样华丽地描绘,她把书中的人物当作隔壁邻居平白素描着,向你诉说着女主角的故事。
1946年,年仅十七岁的王绮瑶参加上海小姐选美,一举攀上第三名,俗称“三小姐”。诚如王安忆所谓,王绮瑶是上海千门万户、里巷弄堂中常见的女儿。她的美丽和风情,是轻描淡写的,是一点点打动人心,一点点令人爱怜和不舍的,不是“大小姐”皇后般的高贵与典雅,也不是“二小姐”情人般的妩媚与灼人。而是“三小姐”王绮瑶的精细与风情,是贴心贴己的知心知己的温暖与真诚,是颇耐咀嚼的平淡无奇中的美丽绝伦。选美的风光刚刚落幕,这位上海小姐就半推半就地成了国民政府军政要人李主任的情妇。她入驻爱丽丝公寓,过起了假凤虚凰的生活。
李主任是属于历史时间的,并且历史时间的可厌并非在于善与恶或恶与恶甚至善与善之间的争斗,而在于它败坏了自然人生的雅兴。李主任来到弄堂女儿的身边为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享受自然人生的乐趣,而王绮瑶的自然人生又是须用钱来滋养、须用钱来润滑的,所以两人一拍即合。至于“名分”——叫情妇也罢,叫外室也罢,原本属于历史时间,早被爱丽丝公寓里王绮瑶们幽谷百合般的自然人生放逐了。李主任恰恰因为沾了一点上海弄堂世界自然人生的仙气,王安忆不忍把他送回内战炮火连天的历史时间,便在一场空难中让他永远解脱了。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王绮瑶用自己的青春和美貌换来了一生的此恨绵绵。在那些繁华褪尽、风情消散之后的诸种无奈和苍凉的人生之网里,以无限美丽又无限凄婉的神情演绎了一曲苍凉伤感的情爱悲歌。
《长恨歌》的第二部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解放后王绮瑶回到上海,寄居平安里。昔时的佳人就算落魄,也依然有无限风情。在弄堂深处、小楼一角,一幕幕的情欲征逐竟在社会主义的大旗下,继续上演。王绮瑶结识了也是贬落凡尘的富太太严师母,又由此认识了严的娘舅康明逊,及康的朋友,中俄混血儿萨沙。这四个男女侷处在无产阶级的天堂里,却是俗缘难了。一群闲闲散散的男女,一壶刚刚温了的黄酒,一副上等的玉似的骨牌,一台咿咿呀呀唱着沪剧的收音机……俨然一副三四十年代旧上海小市民的生活场景,完全感受不到新时代的气息。王安忆的文字朴实而丰富多彩,感性而理智。她以写实精神,经营最虚无的人生情境。在一片颂扬新中国的“青春之歌”中,王的人物迅速退化凋零。
而又有什么情境比追逐爱欲,更能凸显王安忆笔下人物的虚无寄托呢?王绮瑶与康明逊的情爱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无言的结局。对于康明逊而言,王绮瑶只是使他有了一股失而复得般的激动和欢喜。“他觉着他,人跟了年头走,心却留在了上个年代,成了空心人。王绮瑶是上个时代的一件遗物,她把他的心带回来了。”[1]对于王绮瑶而言,她是为了填补生活中的空虚与情感上的寂寞。两个人虽谈不上心心相印,但至少彼此都付出了感情。但这感情却是极不安稳的,这感情也是极自私的。“夫妻名分说到底是为了别人,他们却都是为自己。他们爱的是自己,怨的是自己,别人是插不进嘴去的。是真正的两个人的世界,小虽小了些,孤单是孤单了些,可却是自由。爱是自由,怨是自由,别人主宰不了。这也是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好处。大固然周转得开,但难免掺进旁务和杂念,会产生假象,不如小来得纯和真。”[2]康明逊是旧家庭里二房所生的孩子,却是他家唯一的男人,是家庭的正宗代表,他心里清楚地明白,“王绮瑶再美丽,再迎合他的旧情,再拾回他失落的心,到头来,终究是个泡影。他有多沉醉,就有多清醒。”他的家庭是不允许他娶一个年纪比他还大而又没有任何家境的女子。最后他以去香港做生意为名彻底退出了王绮瑶的生活。王绮瑶怀着康明逊的私生女在风雨飘摇的人生中踽踽独行,混血儿萨沙不明就里地被套牢成为祸首,最后识破她而逃离去了苏联;四十年代的追求者程先生适时出现,帮助她度过生孩子的前后难关,权充她及婴儿的守护人,但最终在“文革”的风暴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长恨歌》中的王绮瑶一辈子没个正经姻缘,她从没选择,她总是被选。不是被命运选中,就是被男人选中。她只有接受的份儿,只有坦然受之,最终在命运中百战不殆,却不想逃不出命运的结局。用书中严师母的话说,女人是应该为男人活着的。王绮瑶偏说她为自己活着。严师母就说,女人为男人活着还容易些,为自己活着,反而难了。王绮瑶一直为了自己活着,不为男人。因为她想为他而活的男人不要他,或者说没男人敢让她为自己活。
“一九七六年的转变,带给薇薇她们的消息,也是生活美学范畴的。播映老电影是一桩,高跟鞋是一桩,电烫头发是又一桩。……到了第二年,服装的世界开始繁荣,许多新款式出现在街头。……她奋起直追的,要去响应新世界的召唤。”[3]什么是新?什么是旧?什么是新世界?什么是旧世界?上海的弄堂世界真能完全逃避关于新旧的话语吗?1949年的日历翻过后的日子代表新,这是上海每一条弄堂里的人都能感觉到的,只是那感觉的程度有大小不等的差异。纵观王绮瑶,虽然她在“文革”十年中撕去的日历不是一个小数字,虽然她和李主任有过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乱世情缘,但因为在弄堂世界里朝夕修炼而成了精,故而八风不动。
时序到了1985年,距离上海小姐选美已有四十年了。五十七岁的王绮瑶和她的忘年交张永红依偎在人潮汹涌的上海街头,是怎样一幅景致?她俩的时髦是反时髦的时髦;她俩的势利是最不势利的势利。但作为四十年代海派精神的守护神与接棒者,这两人毕竟心余力绌。1985年的上海喧哗嘈杂,进退失据。王绮瑶饶是再精明算计,也有时不我予的感伤。
《长恨歌》最后一部分写王绮瑶的忘年之恋,贯彻了王安忆要“写尽”上海情与爱的决心。王绮瑶与老克腊结识于朋友的派对上,老克腊在乎的是王绮瑶身上的旧上海风情,想象着昔日的上海繁华生活。对于这样一个恋旧的人,与其说和王绮瑶在一起是爱上了她,不如说是爱上了和她在一起的那种时光倒流的感觉。王绮瑶的身上总是散发出迷人的旧气息。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四十年前与四十年后,人物皆非,旧物不过是时间的残骸。老克腊满足了对旧物的猎奇和欲望后,要远走美国而没有任何留恋。这一回,王绮瑶是真正的全盘皆输。当王安忆写到王绮瑶捧出珍藏四十年的金饰盒——当年李主任的馈赠——收买小情人的心意时,真是情何以堪。她没有看穿一切的犬儒,而有别无退路的尴尬。在被命运戏弄,被社会历史抛弃后,她已经变成了一个风干的历史人物。
小说最后,王绮瑶为了保护钱财,而非爱情,死于非命。说是“响应新世界的召唤”,一切又回到了弄堂世界的自然人生。王绮瑶和老克腊的畸恋,王绮瑶被长脚扼杀在床上,原来这弄堂世界的自然人生中不常见却也不稀奇的偶然脱节。王绮瑶的死虽然不情不愿,却是死得其所的,她一世都活在弄堂世界的自然人生里,称得上是“质本洁来还洁去”。
《长恨歌》有个华丽却凄凉的典故。王安忆一路写来,无疑对白居易的视景,作了精致的嘲弄。王绮瑶的死是死水微澜,她是从人生的舞台上淡出的,无波无动,无声无息,无印无痕,天不知,地不觉,人不晓。沪上四十年的繁华春梦,正是如电如影。浮花浪蕊的精魄,何所凭依?天长地久有时尽,一曲悲歌无绝期。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页
[2]王安忆:《长恨歌》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第197页
[3]王安忆:《长恨歌》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页
袁丹,湖北三峡大学200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