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陈情表》的说服艺术赏析
作者:王永先
一、晓之以理。研读《陈情表》可以得知,李密上此表的目的,是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奉诏就职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在上这篇《陈情表》之前,当朝廷强征李密为官时,他已经为“辞不就职”而上过一次奏表(“臣具以表闻”),把自己的苦衷一一呈报给晋武帝。然而,晋武帝读过该表后却是心怀怒火,下了一封措词急切严厉的诏书,责备李密有意回避,怠慢皇命。按照封建社会的法律,违抗圣旨,轻慢皇命的人是要被杀头的。就是在这种极其危险的情境下,李密呈上了这篇《陈情表》。
众所周知,凡说服,重在晓之以理,要循循善诱,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使其口服心服。臣子对上进谏,则更须如此。已在官场中周旋了大半生的李密确是深谙此道的。他的这篇《陈情表》,正是围绕逐步消除晋武帝心中的疑虑进行说理的。
李密在《陈情表》中,就先说自己被察为“孝廉”,举为“秀才”,拜为郎中、洗马,那都是“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结果;称自己原先任职的蜀国为“伪朝”(“臣少仕伪朝”)。如此言语,实在是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对蜀王朝的决然否定。晋武帝读到这些话后,当然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宠臣对明君说出的知心话,从而不由得心弦为之一弛。紧接着,他又说:“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对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言行大大称颂一番;还说自己“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不矜名节”的心迹。这就使晋武帝的心放得更宽了。再接着,他又委婉地陈说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与为皇上尽忠的矛盾只不过是暂时的,要不了多久就会得到解决,所谓“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这就使晋武帝最终确信,他暂不出来做官,完全是因为必须在家奉养年迈病危、对自己恩重如山的老祖母。至此,晋武帝心中的疑虑便涣然冰释了。以上大抵是从“理”的方面层层深入地说服晋武帝。
二、动之以情。在《陈情表》中,李密反复表明并竭力渲染自己无法解决的窘境,几乎是在该表的每一段都申诉祖母的病情,意在用“哀情”和“孝情”唤起标榜“以孝治天下”的晋武帝的恻隐之心。“而刘宿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之情,愿乞终养”。“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读了这些话,晋武帝能无动于衷吗?
与此同时,他以“犬马”自比(“臣不胜犬马恐惧之情”),极力把自己描绘成“至微至陋”、诚惶诚恐、对朝廷感激涕零的弱者形象,意在用“痴情”博取晋武帝的欢心。不仅如此,他还屡屡向朝廷表达忠心,所谓“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意在用“忠情”获得晋武帝的信任。这些言辞,尽显真情,足够晋武帝受用的了,他能不被感动吗?
三、借助于辞。无论是说理,还是言情,《陈情表》都能做到言语得体,恰到好处,把话说到点子上。比如写自己孤苦无依的情形,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刻画;写自己接到朝廷诏书时的急迫心情,用“欲奉诏奔驰”来描述;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用“实为狼狈”来形容;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来表述……如此等等话语,形象生动,真实自然,总能给人以发自肺腑之感。诚如《古文观止》的选编者对《陈情表》的评价:“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陈情表》的说服艺术精妙绝伦,几乎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王永先,江苏邳州市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