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李白《将进酒》中的酒意

作者:刘树云




  当学生时,老师分析李白的《将进酒》,大谈其浪漫主义风格,对诗歌的内容还是懵懵懂懂。时间一长,诗的印象全无,只剩下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如今我为人师,为学生讲李白的《将进酒》,讲李白的生平,分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授课结束,学生反映平平。我问学生理解得如何,学生则回答说:“诗仙,乃仙人也,吾等乃凡人,仙凡不同,何谈沟通理解?”我费了很多精力查资料,备教法,可结果却不理想,真是费力不讨好。方知,我所讲的,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李白还高居在诗仙的位置上,与学生不能亲近。只有使诗仙到群众中来,学生才能与其亲近。但久思不得其法。
  一日与众友饮酒酣,一人大哭,又有一人大笑,一人击盘而歌,还有一人借酒发心中之牢骚,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忧郁深沉。我忽然想到,诸友之表现,与太白与元丹丘、岑夫子在一起饮酒何其相似,乃悟:太白饮酒,不亦如此乎?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节情绪,有助于谈兴,可以使人神经兴奋,产生灵感。。平时豪爽的人更加的张扬,就连平时拘谨的人也变得开朗洒脱。在酒的世界里,众生一律平等。你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好像整个世界都属于你。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鸣不平,可以发牢骚。你已不属于自己,你属于酒。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以酒消之,世间大不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而诗人多为书生,感慨又深,胸中的块垒只能靠酒去浇了。李白从翰林学士,到一个平民百姓,经历了大起大落,心中有太多的块垒需要释解,遇到知心朋友,一诉衷肠。几杯酒下肚,话自然就多了起来。更何况李白生性豪爽,风流飘逸。我仿佛看到了李白的大呼狂饮,且饮且歌。
  李白之饮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见酒意,悲时光之匆匆
  李白与他的好友元丹丘、岑夫子在他离开长安十年后才相聚于颖阳山,久别重逢,格外的亲切。当三人看到对方“尘满面,鬓如霜”感慨万分。李白手握酒杯,叹息岁月匆匆,功业未成,虽然在皇帝身边做了翰林,但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由得发出慨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几句表现的是伤感的情绪,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李白悲伤叹息以至于涕泪横流。
  第二阶段:酒兴渐浓,且尽樽前之乐
  经过朋友的一番抚慰,太白的情绪转好。一切都属于过去,人生道路漫长,以后还是有大展宏图的机会的。饮酒吧!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人生莫大的快乐就是笑对一轮明月,赋诗饮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虽然自己被皇帝赐金放还,建功立业并非没有机会,要相信自己。算了,别的什么都不要想,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知己难聚,今日痛饮,一定痛痛快快地饮,无所顾忌地饮,一醉方休啊!
  第三阶段:酒意酣畅,仍然难以忘忧
  太白酒兴浓酣,进入忘我的境界。不断地斟酒,劝酒,豪爽之极,以致于高歌一曲:“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权贵、高位算得了什么,勾心斗角者必自败。从古到今的圣贤都不是这样的吗?都遭受小人的嫉妒,我哪能例外呢?像陈王曹植那样的名士,整日不是沉醉在酒乡吗?还是饮美酒吧!
  第四阶段:主客大醉,不知己为何人
  “主人何谓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主人也许并未讨钱,只是劝他们少喝一些。太白醉意朦胧,对酒家说:“我们不会少你一文钱,尽管拿来,上酒!”喝完了一坛,再上。“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我的宝马、皮衣拿来押上。(也许是别人的)上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喝!只有喝醉才会忘记一切忧愁。杯盘狼藉,太白哈哈大笑。他乐得尴尬,乐得无奈,伏案醉倒,醉里不知何为愁。
  《将进酒》中字字含有酒香,把这首诗拿来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酒来。李白的醉酒,说的这一番“酒话”醉了唐人,醉了今人,还要醉倒后人。还是余光中说得好: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至此,我明白了,为什么全诗忽悲忽喜,忽忧忽乐,起伏跌宕,都因为一个“酒”字。为什么诗的意象跳跃性大,也是因为一个“酒”字。是酒激发了他的思想灵感,所以才吟诵出大气磅礴的《将进酒》,酒助诗兴,诗借酒力,全诗酒气淋漓,沉醉了后人,成了后人无法追慕的诗的高峰,他也无愧于“诗仙”“酒仙”的称号了。
  刘树云,河北宣化县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