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论抒写自然作品的赏读
作者:钟露鑫
吟咏自然的作品有其特有的风韵与美感,在赏读中应从四个方面去感悟它的魅力。
一、四季变幻之美
季节的美,是出现在许多作家笔下的话题。各有所爱,各有所感。韩愈笔下的“春”自然清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高启笔下的“夏”抒情浪漫:“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吴西逸笔下的“秋”高雅豁达:“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岑参笔下的“冬”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最能体现四季变幻之美的佳作当属屠格涅夫的《树林与草原》。作为一位有着丰富而敏感心灵的作家,他的这篇佳作可以说是在与大自然的交往欣赏和审美观照中孕育而成的。文中的写景不仅丰富多彩,氤氲生辉,而且精妙传神,极富诗歌的韵味。在这位大手笔的生花妙笔下,初春的黎明带有几分神话的色彩:“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到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的歌唱着,黎明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的浮出了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象流水一般迸出……”作家笔下的夏季五彩斑斓,尤其是“夏天七月里的早晨更使你心旷神怡”。当你漫步在灌木丛中,你会感到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当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你会感觉到“夜里蕴藏着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你会看到“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眩目晕……”作家笔下的秋天极显风韵,特别是在有“晨霜”的日子里,你会深深地陶醉在清凛洁净的空气中,“那时候白桦树仿佛神话里的树木一般全部作金黄色,优美的显出在淡蓝色的天空中;那时候低斜的太阳照在身上不再感到温暖,但是比夏天的太阳更加光辉灿烂;小小的白杨树林全部光明透彻,仿佛它认为光秃秃的站着是愉快而轻松的;霜花还在山谷底上发白,清风徐徐地吹动,追赶着卷曲的落叶;那时候河里欢腾地奔流着青色的波浪,一起一伏的载送着逍遥自在的鹅和鸭;远处有一座半掩着柳树的磨坊轧轧地响着,鸽子在它的上空迅速地盘着圈子,在明亮的空气中斑斑驳驳的闪耀着……”作家笔下的冬天则更会为你带来愉悦的心情,为你的生活增一点乐趣:“在冬天的日子里,你在高高的雪堆上追逐兔子,呼吸严寒刺骨的空气,柔软的雪的耀目而细碎的闪光,使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要眯拢起来,你欣赏着红橙橙的树林上面的青天,这一切多么可爱啊……”春夏秋冬,色彩鲜明,变幻有致。作家巧妙地把写实与写意,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充分捕捉了“树林与草原”所兆示的意蕴,成功地达到并渲染了一种特定的气氛,极状了四季景致的生机与蓬勃,给读者以不同美的享受。
二、动静对比之美
许多作家耽爱山水,不但登临欣赏,也讲究卧游坐观,以小喻大,以近喻远,把山水人文化,并藉游记与友人唱和。动和静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他们创造意境所选用的主要艺术手段,精品中的佳作可谓其多。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范成大的《游峨眉山记》、徐弘祖的《游黄山日记》、雨果的《莱茵河瀑布》……它们都是作家们以特有的炽热和敏锐熔铸而成。而清代作家恽敬的《游庐山后记》却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庐山景致的多姿多彩,突现了庐山云雾的动静之美。作家匠心独运,在写白云之变化时以庐山之高而静来反衬白云之缭绕变化,以动和静相映相衬,把庐山白云的变化描绘得绘影绘声,展示出一幅庐山云雾图画。同时作家还将庐山云雾的远近大小都用衬托法展示出来,如:“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这是近景,动态;而荡开一笔则是“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这又是远景,静态;接下来,作家又写道:“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这一段可说是登高望远,一派静态的远景。写至此,作家又是笔势一荡,将白云之景,拉回到近前:“云散,则一石皆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这又是云的动态描写。恽敬精妙地抓住了庐山云雾的多姿多变。通过这一动一静,一远一近,将白云的变化描写得惟妙惟肖,赏读之后有如临其境之感。
三、山水相映之美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许多作家追求的境界,也积久而成了山水作家独特的气质和神韵的条件,歌咏山水的文学数不胜数。如果说庄子的《秋水》带给人们“观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道理,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带给人们的是“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的感受,苏轼的《题西林壁》带给人们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趣,那么,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带给人们的则是自然景致的魅力在他内心深沉的感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仅用十四个字便把人们带进了美丽多姿的江南水乡。千里江南,辽阔千里,美丽的黄莺在欢快的啼唱,苍翠的绿柳映衬着怒放的红花。傍水的乡村,依山的山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尤其是那迷蒙细雨中金碧辉煌的佛寺,更为绚丽的江南春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因为这些佛寺又都是南朝建立的,于是又勾起作家对历史的回忆,那不尽的幽思似乎与蒙蒙细雨交织成一片。然而作家没有孤立用墨,而是将山水风光交织一体,既显各尽其美,又做到多样统一。黄莺与绿柳红花相依,乡村城郭与佛寺相衬,且都统一在一幅画面之中,错落有致,辉映声色。作家在此写进了江南水乡独特的景致,使人如睹名画,展读在手,咀嚼诵读,倍感韵味无穷。
四、构思高妙之美
文学创作更多的是以作家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当作家从生活实践中触发了某种感受后,又总是要渗透到作品中来,成为连缀文学艺术画面的线索,构思的高妙就显现其中。杜甫《登高》的构思是通过登高所览舒情感和愁思;王维的《山中》的构思是通过“胜春朝”的深秋图表达作家内心的喜悦。而苏联作家尼·斯米尔诺夫的《四季》构思却以四时之景,展示了俄罗斯自然景致特有的风采。作家用白嘴鸦的啼叫,宣告春天悄悄地来到人们身边。虽然一片片水洼还结着薄冰,虽然一座座酣睡的房屋上垂挂着串串冰箸,然而“风儿却已从南方带来了温暖和喧闹的气息”。白嘴鸦在树枝上欢快地叫着,柳枝上缀满了柳絮,作家“蹬着滑雪板,带着悦耳的声音在白雪皑皑的原野上奔驰”……作家写夏日的芬芳,精选了最能显示夏日特色的两种花卉-蔷薇花和茉莉花,并写出了它们的艳美:“茉莉枝头仿佛披上了挂霜的水晶,蔷薇则缀满了鱼漂似的绿衣红蕊的精致花蕾,这些‘鱼漂’渐渐伸展,狭长而卷曲的叶片舒展开来,接着花萼绽开了,落满茉莉枝梢的细碎‘霜花’一下化成黄蕊的小铃铛……”红色的蔷薇,白色的茉莉,红白相间,流光溢彩。再加上夜莺的婉转啼鸣,阳光明丽和天空的澄澈无比……作家以“秋天踏着车来了”为题展示了秋天特有的美丽:“这是一个疾风劲吹的日子”,“流云好像飞速翻动的书页匆匆飘过”。作家这淡淡的一笔,就将人们引入到秋天的景致中,倾听到秋天匆匆而至的脚步声。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云缝中露出的蓝天却更加明亮,更加湛蓝”。而转眼之间,湛蓝的天空又被“划成无数条明亮闪烁的小径从东向西婉转而去,西边的天空泛起从未见过的各式各样的绚丽的霞光……”秋天的空气也与往日不同,“弥漫着艾蒿的辛香和沼泽的气味”,这是秋天特有的味道。作家写冬天来临,说人们已嗅到了初雪的气息:“森林静悄悄地在多云而萧索的天空下懒洋洋地打盹”;“傍晚愈加寒冷,麦茬地里的小路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细碎声响,城郊的小河已经结了冰,我踩着五颜六色的石块过了河……冬天装扮成裹着白狐皮大衣的北方少女正在近处踏步”……如此等等的描写,充分显示了作家构思的高妙,它让人读起来深感韵味无穷,并深深为作家独具风韵的风格所折服。
钟露鑫,女,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基础部汉语言文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