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评孙晓杰的《热爱》
作者:邹建军
诗人自我独到的生命体验是诗歌写作的起点。在《羞涩》中,当诗人看到一棵树上一串叶芽长出,却想象她们是美丽的少女,并且从其花蕾的“羞涩”而感到这个世界的可爱,从而写出了人类所拥的一种原初情感;在《土丘和细雨》中,诗人说自己像大地上的一座“土丘”,“春天”和“秋天”的到来都是他在不经意之中不由自主地说出来的季节;土丘上“青青的草,淡淡的花”,似乎都是它的“爱和回忆”。这两首诗所采取的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抒情方式,表达诗人自我那种无言的个性;但是,诗人对于自我生命的感悟力却异常强大,不然大自然的一切变化与他自我的心内情感旅游活动会产生相互的呼应。后面的三首诗,则更是如此,只是抒情更为曲折一点而已。《针》抒写自我小小的生命在大海中感受到的那种疼痛感;《在奶牛场》则抒写了两种“牛”的不同遭遇甚至命运,为“小公牛”报一种不平之情,洒下一掬同情的眼泪;《石头在跑》则将人类与小石头进行对比,认为人类长眠之后就不再醒来,而石头却能够再次醒来,不是自我生命的觉醒,而是由于环境的逼迫。在这组诗中,有对于自我生命的感悟,并且是非常独到的一种感悟。
一个平常的人,对于生命的体验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对于大时代、大社会有宏观把握的诗人,毕竟是少数。在此组诗中,诗人往往从自己所感悟的细节中选择而组构意象,进行艺术化程度很高的表达,让其诗在艺术表达上达到了精致的高度,并且因此创造出了每一首诗最为核心的意象。在《羞涩》中,“微微凸起的乳蕾”意象让人感觉到生命的萌动;在《土丘和细雨》中,“青青的草,淡淡的花”意象让人感到生命的生动与朴实;在《针》中,“针尖上的血珠”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母爱的伟大;在《在奶牛场》中,“硕大的乳房迎风摇荡”的意象也让人感到另一种母爱的伟大;在《石头在跑》中,“这一群笨拙、懒散、惊恐的小兽”意象,让人感到人类自身的可悲与自然生物的可爱。可以这样说,诗人发现并营造的一些独特而新颖的意象,不是对于自然风物的描写,也不是对于故事情节的叙述,而是从自我的生命体验出发的一种想象,包涵了诗人自我生命的一切,因此生动而深厚。意象是诗人的主体与客观的自然相互发现与融合而产生的新的生命体,在此我再次确信这一点。
诗人并没有流于小小的自我抒情,而是从自我出发,又有对于人类重要问题的思考,因而诗的境界显得相当开阔,诗的精神达到了一个少有的高度。在《羞涩》中,诗人最后将诗情归结为“我爱这个世界,不能自持”,就让小小私情上升到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层次;在《土丘和细雨》中,诗人说自己虽“时常沉默”却又“时常絮语”,上有“天空”下有“细雨”,并由此形成“春天”与“秋天”,其实是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针》中,诗人写“一条小小的鱼啊/在苍茫的海面上,忽儿跃出,忽儿潜入/它的银光照亮了世界!”其实是写了自我与母亲的关系;在《在奶牛场》中,既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也表达了对“小公牛”命运的不平之气:“是啊,一千头奶牛啊!/我没有说,一头小牛让我难忘和心伤!”这可不仅仅是对于生命的另一种形态的描写,而也是人类另一种博大情怀的流露。在《石头在跑》中,则表现了人与石头的不同本质:“我们一生也许只能看见一次/这样的场景:石头在跑”。那么,石头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于此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诗的大小不在于它的体积,也不在于它的题材,而在于其是否有真的诗情;真的诗情来自于诗人自己对于自我生命的体验,同时也来自于对于世界的观察与自然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诗的意象自然呈现与自然发展;如果有了诗人自己发现的意象,那诗的艺术就成功了一大半。
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常务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