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角

作者:王华兰




  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在作文教学领域里,一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现象。教师似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改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这些精批细致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却往往只看看分数,便扔在了一边了。怎样才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呢?
  课标中指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组织整个语文教学(其中包括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为广大教师指出了改革作文教学的门径。
  
  一、同学之间互读
  
  要写好作文必须具有充分的素材,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但作为一名山区教师,我深知,学生除了课本外,没有什么书籍可看,再说,现在的学生也不愿看书,似乎对看书不感兴趣,一天之中除了无奈地完成作业之外,就只知道玩。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质量,就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爬。因此,要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写作素材和营造写作空间,那简直就是一句空话。其实,语文教师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总认为作文只是学生的作业,是专门写给教师看的。我们不妨想一想,学生每一次作文至少四百字以上,每个班五、六十个学生,如果把他们的每次作文装订成本,不就是一本两万多字的阅读书籍吗?这些文章哪怕有许多的不如意,可都是不同学生,以不同的经历写出来的,都具有他们的不同个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都是本班同学,大家读文时有一种好奇之心。让他们互相读,可以说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彼此都会有浓厚的兴趣。互读有利于扩展视野,营造一种浓浓的写作氛围。
  
  二、朋友之间互谈
  
  在心与心的阅读基础上,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谈。为了交谈顺利,我让学生按照彼此的关系,组成朋友团队,好朋友在一起无话不说。可以谈作文的创作思路,可以谈作文要表达的中心,也可以谈作文语言、修辞方面的优缺点,总之,三、五个、或七、八个朋友在一起,互相指出作文的不足,互相欣赏作文的亮点。通过交流后,就会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弱点所在,优势所在。让他(她)们有一种修改习作的欲望,有超过朋友的决心。克服了以往教师在评讲时所缺乏的感情基础——究竟自己作文哪儿不如别人,心里没底儿。
  
  三、有目标地修改
  
  通过深入的交流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同学的作文也了如指掌,并有要修改好的欲望产生。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妥善地进行引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地乱改:首先从修改方法上和作文统一使用的修改符号上进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着重从立意、构思、材料的选取、语言的应用、段落间的过渡等方面去亲自修改。使其在修改中明确创作方向,使思维得到更新,产生灵感的顿悟。这样既让学生能有兴趣,有目的地真正参与作文,又克服了老一套的教学中,只有老师灯下“苦读”的单一性、枯燥性。
  
  四、优美范文引路
  
  通过亲自实践修改后,肯定吸取了不少教训,基本上能够克服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这个时候,教师再选取一些优美的范文(可以是本班的作文,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也可以是名人名作)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意境,语言上得以规范、净化,从而激发想写的欲望,于是放手让学生创作。
  按照这四个环节让学生参与作文,可以说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处于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被动写,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点的“配角”地位,使学生成为作文中的“主角”,教师再也不觉得教得辛苦,学生再也不觉得学得难受。
  王华兰,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