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文意画

作者:郑家仙




  众所周知,定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是思维的三个阶段和过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语文基础学科,其思维的光华更是灿烂耀眼。学生所思、所说、所想、所感、所画均是思维的结晶。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大胆进行文意画创作,那么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何为文意画呢?
  文意画,就是学生结合课文所学,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或片段,进行联想、想象,融自身理解、教师讲解、同学见解、小组探究,进行“艺术创作”,用五彩的笔,将文字变成画面,诉诸形象的一种绘画。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延续和生发。
  这种文意画,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既有定向思维,又有发散思维,也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艺术创造。
  以学生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可以画的东西很多: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树叶、肥胖的黄蜂、菜花、轻捷的叫天子(云雀)、草间、云霄、短短的泥墙根、油蛉、蟋蟀们、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水平选择自己会画的、想画的内容来画。以画皂荚树为例,根据学生的联想、想象,用定向思维锁定皂荚树要画的高大,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则可以认为皂荚树可以是屈曲盘旋,有虬枝;有的则以为高直挺拔“一枝独秀”;颜色上有的以为是黑色的;有的以为是青色的……这种既带有学生强烈的自我喜好、独特性情的文意画“创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灵感,教师的“一石”(布置画画),将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各种绘画作品诞生)。学生乐学乐画,同时在乐学乐画中更进一步强化了语文学习的信息(学生记住了本段,不知不觉中能背诵了),促成学生更深层的理解。
  文意画,虽为一种绘画,属美术课范畴,但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意画创作将进一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升到语文与生活的广阔空间,借助这种载体,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慎密和开阔。
  郑家仙,湖北秭归县梅家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