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浅谈杰克·伦敦的阿拉斯加小说

作者:周 萍




  杰克·伦敦是十九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在美国文学乃至在世界文学上独树一帜。尤其是他早期的阿拉斯加小说,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这部分小说之所以写得如此成功,除了极生动有趣味的故事之外,小说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是关键,这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通过书籍接受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杰克·伦敦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这在世界作家中是少见的。他早年丰富的人生经历,一方面把他磨砺成了一个现实生活的强者,他身体强壮健康,筋骨结实,他的精神勇敢、刚毅、不怕任何困难,敢于挑战极限,并以此为乐,他是一个响当当的真正男子汉,这些精神品质在他的小说的主人公身上也一一映现出来。另一方面也使他充分体会了大自然的无穷威慑力。
  杰克·伦敦一直对读书很有兴趣,他进行了了大量的阅读 。在阅读的种种书籍中,对他有较大影响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斯宾塞的学说和马克思的著作,他像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接受了这些思想。进化论形成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它将人们从上帝造人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但同时又被盲目引申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与恐慌,上帝没了,灵魂和意志也遭否定,宇宙被解释成是一组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运动的力量和法则,在文学上就产生了表现人如何受这些力量和法则摆布的自然主义文学。杰克·伦敦的阿拉斯加小说就属于“自然主义文学”。
  那么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进化论思想影响下,阿拉斯加小说寄寓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呢?
  
  一、在那寂静的雪野,即北方那无垠而又寂静的荒野,呈现给人的是大自然的威力、浩渺和人与大自然之间的那种几近不可抗争的关系。
  
  从1899-1906年间,他以雪封冰冻的北方为背景发表了五部中长篇和至少五十多部故事,所以如此偏爱这片荒原,写得如此顺手,固然因为他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熟悉情况,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发现了这种环境最易体现在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力量和法则的作用。在这荒原雪野里,大自然是寒冷、严酷、不可侵犯的,人是渺小的、无足轻重的。正如伦敦所解释的:“大自然有很多办法使人类相信人生有限——例如川流不息的浪潮,猛烈的风暴,地震引起的震动,隆隆不息的雷鸣——不过,最可怕,最让人失魂落魄的,还是这冷漠无情的寂静雪野。什么动静也没有。天气晴朗,天色却像黄铜一样,只要微微有一点声息,就象亵渎了神明;人变得非常胆怯,连听到自己的声音也会害怕的。只有他这一丝生命在到处都是死沉沉的鬼域般的荒原上跋涉,一想到自己的大胆,他会立刻害怕得发抖,他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象一条蛆虫的生命一样。奇怪的念头不期而至,万物都想说出自己的秘密。他会产生对死亡,对上帝,对宇宙的恐惧,同时又会对复活,对生命产生希望,对不朽产生思慕,这一切就象一个囚徒的无益挣扎——到这时候,人也就只好听天由命了。”[1]这是个惊人的纯洁和简陋的地方,它不能提供温暖与安全,人要从这里逃走,而不是逃到这里来。在这里大自然具有无穷的威慑力,自然对生命抱有敌意,这是死亡的空虚的宁静。
  
  二、环境虽残酷无情,人却并不一定要束手待毙,或堕落成没有道德观念的野兽,在这种环境中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强者,从而表达了对人的肯定。
  
  北方的荒原雪野虽然具有无穷的威慑力,对生命抱有敌意,但是它又是净化道德和精神的源泉。在这里人必须改变才能生存,在改变中产生了勇气、内心的力量、坚毅、爱和情谊等这些人类高贵的品质。于是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杰克·伦敦让“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法则导演出一幕幕戏剧。他笔下的主人公粗犷、刚毅、执着,但又纯朴。他们接受了力量与法则的挑战,在逆境中顽强地拼搏,不达目的永不罢休,最终证明了自己是适者、强者。他们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显示出思想、头脑和灵魂,长期以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也为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方色彩。他这些作品中宣传的人生哲理是:环境虽残酷无情,人却并不一定要束手待毙,或堕落成没有道德观念的野兽。因此他不是一味地揭示“物竞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着重指出人类的爱的重要与神圣。
  这种对人的肯定在他的作品中比在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中更为突出,将他的名字永远和强者、生命的热爱者的信念联在了一起。
  1913年杰克·伦敦回顾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我使用了一些方法和手段——一些艺术工具。我构想出一个动机——一个论点,我的故事有双重性质。表面上是个简单故事,任何一个孩子都能读懂——尽是情节、变化和色彩。那下面的才是真正的故事,有哲理,很复杂,充满含义。这个读者见到了有趣的故事,那个读者明白了我的生活哲理。”[2]
  这段话也印证了我对杰克·伦敦阿拉斯加小说的初步解读。
  总之从伦敦的阿拉斯加小说里我们看到了大自然和人的抗争关系及对人的肯定。
  
  注释:
  [1]杰克·伦敦《寂静的雪野》。
  [2]《杰克·伦敦作品导读》王琴玲、喻燕静。
  周萍,山东济宁市财政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