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小提琴的演奏艺术

作者:焦 敏




  小提琴艺术是相当悠久的,它的发展是与音乐的发展及音乐风格的变化保持着密切联系,它的美与它生来的灵性征服了全世界无数的小提琴家与爱好者。而今,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事着它的演奏,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深知演奏它的技巧是丰富而严格的。自然,这些技巧的更好运用促使我们更完美的完成音乐作品,而它的背后则要付出反复的练习和有目的的正确训练。
  
  一、换把位
  
  从一个把位转到另一个把位时,要特别注意到这个转换——毋宁说是从第一把位开始,从一个把位到另一个把位的过渡应是无痕迹的像擦了油似的滑过,这是第一要素。例如在E弦上演奏音阶,第一指换到第三把位时,要做到听不到丝毫杂音的滑奏。假如对这条规则不注意或注意不够,那么这种疏忽将破坏“歌唱性”的乐句和辉煌的经过句的演奏。即使音准和音色都很好,由于笨拙的换把,其效果总是难已控制的。
  在换把和换把过程中,大拇指并不起什么重要的作用(稳固的夹琴使大拇指轻松自然),然而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节:在第一把位时,大拇指不应捏琴颈太紧,更不应抓紧指板,这也是初学者经常发生的情况。让大拇指轻轻地靠在琴颈边,跟着第一指在各把位上移动,支持手的上行和下行运动。除非到了较高的五、六、七把位以上,大拇指就应该放在靠近边板,琴颈的末端中心位置。下行时,大拇指逐渐地缩回来以支持手的下行动作。
  现在,一指滑行到第三把位上,用上方(左手拇指分开)双手同时用力停下来。在停止点上,把位来自双肘的重量压力。现在(把换把的上方重量变为下方重量)放松压力,换加至第一把位,在运弓的末尾用同样的紧压和停止的方法,只是方向相反。做过这样的几次运动后,两臂在感觉和节奏上便会产生一种一体感。现在再从第一把位换至第四把位,在以同样的方法换到第五把位,依次下去。
  
  二、揉弦
  
  对小提琴演奏者来说,最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是揉弦,应该紧还是松?应该是手臂揉弦、手腕揉弦还是手指揉弦?我认为揉弦应是大臂带动小臂,小臂连动腕子,腕子连动手指再由手指传送到指关节这样一系列的连动的反映而产生出的颤动效果。揉弦的核心是运动形式的三种基本因素。它们是“手指紧按与放松的运动”,“手腕颤动”和“手臂颤动”。
  做个训练:左手举至身体前面,肘部紧靠肋骨,掌心朝向脸部,食指指尖紧抵着左手大拇指指尖,成一圆形。两手之间保持坚实的压力,把手指尽量伸张开,然后使它们一齐回到原先的“圈”状。做五到十次伸张和圆圈动作。用拇指依次紧抵其它三个手指,做这个练习。一旦建立舒适、有把握的感觉后,把每个手指导抵着拇指开始做一组紧压与放松的动作,但是这次手指只用圆形姿势。当你愉快的感觉到,你已建立了一种自如而坚实的控制后,用小提琴来练习的时候到了。把所有的手指牢牢的放在琴颈的周围,小提琴斜着放在身前,左手抓住腮托,用手抓紧琴颈,再一次做同样的紧压与放松动作。要保证拇指与每一个手指的握紧与放松动作配合好。
  揉弦的技术焦点在于手腕。手腕起枢轴作用,它必须把手臂和手指结合成为和谐的整体。手腕中出现任何不该有的紧张,以不致影响揉弦,把小提琴和大提琴一样的放在左腿上。左手懒洋洋的握住小提琴,抵住琴肩,拇指紧紧放在琴颈的交叉处,开始用四指(高把位)在E弦上做一些二至四英寸的滑动。动作应来自手腕,手跟部(包括整个一指)切忌碰触小提琴,然而,同时用一指的指关节作为其他手指的引导并起指导性的枢轴作用。
  从手腕处做进退的搏动时,一指离开琴,这会使由手腕加以控制的,前臂肌肉发力的手的动作更放松些。这个动作保证你手指不会由于揉弦的摆动而扯紧。手指扯紧必然影响到音色。与小提琴直接接触的毕竟是手指。
  揉弦时手臂的运用也很重要,把小提琴的琴头放置在左肩上,另一端则放的齐肩高,并以右手托住小提琴。小提琴放的位置越高,下面的训练法给大家带来得益处我想会更多。
  左肘抬至齐肩高,左手食指有力地按在E弦上(音符为F),拇指此时发出相应的压力,用手臂开始做转动动作(左右半转动)。一指在手肘的重量下紧紧地往下压,你就会在指尖的接触点上听到一种(由转动动作和压力发出的)摩擦声。手指的这种揉搓动作和摩擦声,随着旋转动作的改进,产生了更丰富的音色的因素,因此,此时手正处于颤动的动作中。继续本训练法,直到手臂和手能够毫无困难地相互配合为止。得到这种轻松的感觉后,用二指继续做这个训练,然后再用三指,最后用四指。
  
  三、指法
  
  指法是小提琴演奏者的演奏艺术的个人表现手段之一。指法一语出自拉丁文,意为运用、安放。解决小提琴指法问题的困难在于必须将一般的合理的指法选择原则在小提琴演奏实践中个人的运用协调的结合起来。
  简单谈谈三种不同的手指排列位置,自然的手指排列位置、密集的手指排列位置、伸展的手指排列位置。
  1、自然的手指排列位置
  假如,正确的持琴并使各手指自由的落在琴弦上,那么一、二两指就会斜着俯向琴颈,而三、四两指则保持同一、二两指的想象上的延续方向直至相交叉的方向。在这种手指自由的落在琴弦上排列位置之下,可获得下面各种音程:一、二指之间——全音;二、三指之间——半音;三、四指之间——全音。这些当然都非常基础。
  约阿希希姆首先提出了:自然指法要克服指板上的指法排列位置的困难原因。此后,练习最初选择C调意味着忽略了乐器的各种特点。一、二指之间的半音距离也很不自然。因此,有了先从D调练起的方法,从各种角度来看,它都是最舒服也是最科学的。
  2、密集手指排列位置
  将一指与四指在一根琴弦上的四度音程的位置压缩至减四度与小三度。
  3、展的手指排列位置
  一和四指之间在一根琴弦上的四度的自然距离,可以扩展至增四度与纯五度音程(在低音区)。
  或六度与七度(高音区)。
  手指在指板上密集的和伸展的排列位置,是各种指法结合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又是令人不易察觉的换把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法。
  
  参考文献:
  [1]杰·阿·弗拉希特(J·Albert·Fracht)著《小提琴演奏者手册》[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
  [2]扬波尔斯基(苏)1955年《小提琴指法概论》第三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3]约阿希姆(J·Joachim)与莫塞(A·Moser)著《小提琴教程》1905年柏林版第一卷。
  焦敏,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