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提高中专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作者:林慧娜




  随着中专推行“2+1”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校外实习),很多中职学校,采取压缩基础课的做法,语文课也由每周4节课减为每周2节课,并只在一年级开设,语文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学生没兴趣,学校不重视,难道我们语文老师也应该“妄自菲薄”吗?不,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我们更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体现在:第一,它具有工具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位有文化素养的青年,学会并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工作的变换也成为家常便饭,于是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发展关键能力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文在培养关键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语文具有思想性,学习语文,可接受中外思想文化的熏陶。通过对作品的学习,我们可从中吸取多方面的营养;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完成、达到语文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势必成为中专语文改革的重点,对此,我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唤起自主意识,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基础。
  
  就中专语文学习讲,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生的共同特点。只有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最大可能激发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并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去独立解决困难,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广泛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从而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学生一旦对语文形成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就会时时处处自觉地去吸取语文知识,去进行各种语文训练。
  中专的语文教学必须紧扣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把好学业、求职两条脉,从学生心理需要着眼,从学生就业取向实际出发,搞活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明确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辨证关系,重新树起学习的信心。在写作上,会写一些常用应用文,如请假条、留言条、通知、报告、请示、介绍等;在口语上,会说基本的交际口语,如拒绝语言技巧、批评语言技巧、推销语言技巧、赞扬语言技巧等,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激励,产生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兴趣。根据中专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比如参加演讲时有感而发的自觉作文,尝试投稿的成功,课堂上自觉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当堂发表意见等等。学生通过种种训练感受到一种体验的愉悦,这时,外在的动机便转化成了学习的动力。
  中专语文课时少,专业性强,更容不得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输灌,只有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今后自学语文的能力。
  
  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统一及相互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定向、启发、点拨、引导,不断启动学生的内因,把教师的主动性落实到学生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吕叔湘曾说:“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老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老师水平不高,学生中也有少数或个别的由于自己用功有了成就,但是多数学生需要有好的老师来提携,来指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师资问题,名师出高徒!”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把握着教学的方向,他也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担负起设计优化的教学计划的重任,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真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则在老师的激发和引导下,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也是主体,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因此在强调“四备”(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基础上,我们更应增加“一备”:备学生,为此,我们提倡、形成集体备课制度,单独备课和集体备课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此愿望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可以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单项灌输为双向交流的师生合谐的统一关系,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开创出一种合理而又自然的意境。
  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做铺垫,以引人入胜的提问做突破口,以妙趣横生的讲授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使之心理活动高度指向和集中于课堂的教学活动上,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和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活动均保持在最佳水平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三、优化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加强互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工具。
  
  板书的第一大教学功能是目标导向功能,板书设计本身的目的性要明确。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进程、教学的难易——来确定板书的设计。只有目的性明确了,我们的板书才有可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但如果板书只是教师个人的创作,只是单向的传输,那么,即使这个板书非常地精彩,其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板书教学时,必须考虑师生、生生间互动问题。互动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板书是师生双方合作完成;一是板书虽然是由教师独立设计的,但在呈现时,却是师生双方共同实现的。无论哪一种互动,其本质都是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这有助于打破课堂教学、板书教学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局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享受,并形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科学高效的板书,能起到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它如同导演向演员做示范动作,如同舞台追光总牵动着观众的心,从而真正让板书起到增强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智力的作用。
  
  四、开展特色教研班,丰富第二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语文有综合性特点。中专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建立在综合知识及多方面能力的基础之上。如写记叙文必须具备一些生活常识;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写议论文做到论点正确,均需要一定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因此,学好语文光靠课堂时间、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就这一问题,魏书生老师曾提出过三个结合:语文与做人结合;语文与学生生活结合;语文与发展学生智力结合。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语文的课外学习。如结合社会现象或学生生活举办一些辩讨会;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等等。经验表明,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为此,我们可开展朗诵、演讲、辩论、写作等特色班,培养鲜明的个性、特长、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特色班教育科研活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倡导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学生不一定有特长,但可能有爱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经过教育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由此看来,教学形势尽管是变化多端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不同的课堂上随机应变地选择有利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林慧娜,广东惠州农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