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作者:梁书琴




  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几篇课文深深感染和震撼了我和我的学生,无论是《珍珠鸟》还是《斑羚飞渡》,都引发了每一个同学对于生命的空前关注。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篇章都以关注动物为主,关注人类这个伙伴,我们相信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教授课文中,都不能不意识到自己正深受感染,正被这当中的思想所牵引。我在教授《珍珠鸟》这一课时,在我们沉浸在作家冯骥才与小鸟的和谐相处的温馨时,当我们问到:“假如是你与这样一只小鸟相处,你会怎样呢?”许多同学居然说:“我会烧着它吃了!”有的同学在谈到自己养狗经历时,居然对自己养的狗死了,然后理所当然地吃肉而律律乐道。虽然这其中不乏半开玩笑的性质,但是,也反映出了大家并不以此为愧,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某种程度的忧虑,我也更加意识到,教材编排的目的性和我们语文承担的任务远远不止教授字词语法写文章,而是同时肩负着塑造心灵的作用。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信息”。是的,在我们这一单元里,正是在向中学生传达一种“生命教育”的信息。无论家庭还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必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记得新闻报道中经常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被免试推荐的准研究生用硫酸泼动物园中的黑熊;大学生将小狗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几个中学生为了取乐,将猫从高高的楼上重重抛下,在种种藐视生命的事件中,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想我们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我们也有责任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去珍爱生命。在德国哲学家史怀泽的著作《敬畏生命》中写道:“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生命”。“人连对动物、植物的生命都要敬畏,难道能不敬畏人的生命吗!”一个从小就不懂得敬畏动物生命的人,他长大后也就不会敬畏人的生命。
  在《斑羚飞渡》中,那悲壮的一幕,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时,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在镰刀头羊的指挥下,老斑羚和中年斑羚毅然选择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少壮斑羚的生命。他们从容地走向了死亡,竟没有一只斑羚临阵退却。它们高度的智慧、勇气,自我牺牲的勇气和精神怎么不令人震撼!而《珍珠鸟》中珍珠鸟在作者的笔下自由跳跃时,在俯下头喝茶时,在作者肩头呷呷嘴而进入梦乡的和谐,又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啊!
  在震撼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多份尊重呢?并且把这种观念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同学心中呢?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惭愧,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人类曾经多少次并且正在把沾满血的手伸向无辜的动物,看动物园中鸵鸟眼窝发黑,少了在沙漠时的那份热情和高傲,孔雀依然昂首踱步,却缺少了奇花异草的热带风光的衬托,雀屏显得暗淡无光;狮子老虎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行走,失去了往昔的威严与雄姿,在人们的餐桌上,各种野生动物成了盘中餐。
  在这几篇课文中,还进一步告诉我们,生命的高贵。记得有一个故事,母藏羚羊在面对猎人举起的猎枪前双膝跪地,眼中热泪盈眶,原来只是因为它的腹中有一只小藏羚羊!这样的壮举又怎不让我们惭愧,还有在面对烈火时,蚂蚁会聚拢成一团逃离家园,外层的牺牲正是为了保存更多的蚂蚁生存。这些又怎能不让我们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折服呢?是的,生命是平等的,更是可贵的,即便是在我们眼中卑微的动物,都把生命看得如此严肃,那么,我们人类呢!我们更没有理由卑微,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我们的学生常常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就丧失斗志,甚至为自己的一切过失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他们不珍爱生命,不明白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看似卑微的动物都那么珍爱生命,它们时刻都面临着各种未知的生存的挑战,都不能使它们藐视生命,那么我们呢!更应把握自己,去尊重自己,尊重生命。
  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希望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同学们都能以全新的充满爱的目光来注视我们的世界,注视我们每天踏过的足迹,这也就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初衷吧,也是我们教材编写者最大的愿望吧!
  梁书琴,广东珠海市南屏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