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春》的教学之我见

作者:马 健




  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给我们创造出春日融融、春水泱泱、春草茵茵、春花攘攘、春风煦煦、春雨绵绵、春到人欢的优美意境。它像一首欢快的歌曲,沁人心脾;又像一幅清丽的水彩画,令人陶醉。这优美的意境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首先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入境”——进入文章所创造的优美意境。只有“入境”,才能感受美,欣赏美;才能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才能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所以引导学生“入境”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在我有感情的范读中,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春天的图画。看春的色彩,听春的声音,嗅春的气息,触春的肌肤,尽情畅游于这一大片大好的春光中。
  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盼春、绘春、赞春三幅图画。
  先看盼春,经历了漫长的严冬,谁不盼望春天的来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两个“盼望着”,可以想象出作者盼望春天来到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一个“近”字让我们欣喜若狂,春天快要来到了。
  怀着无限愉悦的心情,我们盼来了春天,换去冬装,投入春的怀抱。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描绘着美妙的春天。
  (一)大地回春图。“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从总体上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再分写春山朗润,春水涨,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更是传神妙笔。
  (二)春草图。小草是报春的使者。春天一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个“钻”字,显示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人们在草地上游玩、嬉戏,更衬托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欢乐。
  (三)春花图。这幅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百花争春,色彩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蜜蜂嬉闹、蝴蝶翻飞,再衬托出春花烂漫、万紫千红、香味浓郁。再看那遍地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着眼。多么迷人的一幅春花图啊!让我们留连忘返。
  (四)春风图。在这幅图中,作者调动各种感觉来描绘春风,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甚是妙哉。先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和煦。“吹而不寒”、“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多么温暖,充满柔情。再从嗅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芳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花香”跟轻风融在一起吹过来,令人神怡。最后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悦耳。清脆的鸟鸣,轻风流水的歌唱,悠扬的笛声,这些音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乐。春风唱出了春天优美的旋律。
  (五)春雨图。阳光下的春景很是美丽,雨中的春景更为动人。正如苏轼所说:“晴方好,雨亦奇。”“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绘出了春雨的特征。细雨如烟,斜织出一片迷蒙的春景。雨中“树叶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远处,乡下农家一灯如豆,黄晕的光融在朦朦雨雾中,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又和平的氛围。小路上,石桥边走着的人们,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多么富有诗意的雨中景啊!
  (六)迎春图。先从天上的风筝写起,引出地上的孩子迎春,再引出城里乡下,老老小小纷纷出来活动。春到人欢,趁着这大好春光,“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给人无穷的希望。
  赞春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三个新奇而贴切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的“新生”;“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的“娇美”;“像健壮的青年”比喻春的“无穷活力”。三个比喻排列有序,写出了春的成长,使春意越来越浓。
  在引导学生“入境”的过程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学生自身的审美的经验,激起“共鸣”,做到“动情”。
  这堂课这样处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陶醉于文章的优美意境中,体会情感,明白哲理。从而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
  
  马健,河南泌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