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孔雀东南飞》中“行人”“寡妇”别解
作者:彭旺应
一、“行人”非“走路的人”
在现代汉语里,“行”一般释为“行走”,而在古代汉语中,虽然也有这个义项(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并非它的主项。而对于“行人”,《辞海》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②官职名称。《周礼》:“秋官有行人,管朝觐聘问。”春秋、战国以至于后来的汉代,明代都有类似的设置。
⑨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尹知章注:“行人,使人也”。
综观以上注释,“行人”释为“走路的人”,在古代汉语词典里,并无这样的义项。根据《孔雀东南飞》一文的内容,我认为“行人驻足听”中的“行人”与《辞海》“行人”注①相仿。那么,这里的“行人”是否就直接译为“出征的人”呢?当然不是。参照上下文,这里的“行人”应把它扩充为“男人”为宜。很简单,古代“出征的人”一般全是男人们的事,杜甫《石壕吏》便是明证。诸如花木兰从军,那是特殊之特殊,更何况是乔装打扮,替父从军。可见,用“出征的人”代“男人”是完全可以的,这在修辞上叫“借代”,即以部分代整体,不知妥否?
二、“寡妇”非“死了丈夫的妇人”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寡妇”解释为“死了丈夫的妇人”是千真万确,无可厚非的。但在这里,依照上下文的意思,应同样把它理解为使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格,释为“女人”为宜。这样,男女相对,“驻足”“彷徨”互峙,整个句子就容易理解了。
然而,仅仅将“行人”释为“男人”,“寡妇”释为“女人”,翻译起来还是十分生硬,这里还应考虑到是否藏有另外一种修辞,而这种修辞就是“互文”。即“行人”、“寡妇”可以互换,“驻足”、“彷徨”能够相移。这样一理解,就比较合于情理。高中语文课本使用“互文”修辞格的例子很多,特别是诗歌,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便是突出的代表。而且《孔雀东南飞》一诗中也不乏其例,同一个自然段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使用的就是“互文”。所以这两句把它理解为“互文”也未尝不可。
根据上面的词语及句法辨释,依照上下文,我认为“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这两句应这样理解方为妥当。即:
对于鸳鸯鸟“夜夜达五更”的叫声,不论是男是女,凡是听到的人,行则停步,洗耳恭听;卧则惊起,心神不宁。可见这叫声之悲切,这叫声之凄婉,动人心脾,感人至深。而这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悲剧气氛,无疑是一脉相承的。
彭旺应,江苏张家港市技工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