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孔雀东南飞》指瑕
作者:张国敬
一、刘兰芝被休的原因不明不白
许多论者寻找刘兰芝被休,多从《礼记·本命》“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或《仪礼·丧服》“七出”(无子、不事舅姑、淫佚、恶疾、多口舌、妒嫉、盗窃)中去找原因。针对刘兰芝,归纳起来,不外乎“不顺父母”(或“不事舅姑”)和“无子”两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兰芝“不顺父母”(或“不事舅姑”,“舅姑”即公婆)。这种原因在诗中就是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但纵观刘兰芝在诗中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半点依据,而她“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刘兰芝平时就“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当她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虽内心极为痛苦却自觉地顺从母意,主动向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又“却与小姑别”,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语得体,有礼有节。“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与兰芝的具体表现大相径庭,因此“不顺父母”的原因不成立。
第二种原因是“无子”。封建时代妇女婚后不育,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嫌弃被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则诗中没有片言只语提及子女,且“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床”乃坐具,可见婚后时间并不算短;又“共事二三年”(古代常以两数相乘,如“二八芳龄”指16岁,“三五明月之夜”指十五的夜晚),即婚后有6年之久。由此看来,婚后多年不得子,而焦家面临绝嗣危险,故以“不顺父母”为借口,把兰芝赶走。这似乎讲得通,但刘兰芝被休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派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生育,难道权势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这显然也不合情理,这“无子”的原因也不能成立。
而别的原因诸如“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等都一点不沾边。所以纵观全诗,笔者认为刘兰芝被休的原因不明不白。
二、刘兰芝改嫁的情况不清不楚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居然求婚者接踵而至,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因为她的容貌的确沉鱼落雁、倾城倾国,叫人见而爱之?诗中虽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句,但这四句应看做古代文学中对一般妇女容貌的描写,并不能说明其容貌绝世无双,这就像我们现在说“美女”“美媚”一样的普遍。而县令家“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既年轻帅气,又有才干;太守家“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也娇美文雅,未有婚配。家庭背景、郎君自身等条件如此好,却向被休寡妇求婚,有这种可能性吗?有以上两个方面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那么为什么该诗却流传至今?笔者斗胆猜测有三个原因:一是焦刘爱情故事缠绵悱恻生动感人,他们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人所赞赏;二是刘兰芝这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妇女给刻画得生动逼真,她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善良,温顺贤慧,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三是也许该诗在流传过程中,有些字句有脱落,我们现在读到的并非“原版”,这一点因为前两点而显得无足轻重了,正所谓瑕不掩玉。
张国敬,重庆市璧山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