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3期
浅谈叠音词的修辞魅力
作者:李 菲
叠音词念起来和谐悦耳,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写作中,组合一系列的叠音词,可以使语言具有音律美。近代学者唐钺曾在《国故新探》中指出:“白话中形容词或副词,每每缀有叠字,此等词常常极为生动,如颤巍巍、娇滴滴之类,元曲中有接连使用这种形容词的地方不少,若是唱来,一定可以悦耳。”元曲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惨离离云际穿窗月”、“悄悄冥冥,潸潸等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都是巧妙使用了叠音词,增强了曲子的节奏感,不仅听起来悦耳,而且把剧情描述得有形有声,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还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很谙熟叠音词的魅力,在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一连用了14个叠音词,大胆新奇,前无古人,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既将胸中的凄惨心情喷薄而出,又对这种心情进行了极有层次的渲染,把缠绵悱恻的离情愁绪抒写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情韵回环,风致绵邈。叠音词的形式多种多样,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等都可以充当。叠音结构中元音辅音的搭配完全一致,第二个音节念轻声,音强有变化,既是同音相和又有高低抑扬,很有韵律感。诗歌中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等等,重叠形式在句子里起修饰、描写作用,强化了事物的情貌,使人如历其境。形容词性的叠音词音随义转,尤其富于描绘色彩,根据表达需要加以选用,音义交融,境界毕现。象罗兰的《那岂是乡愁》中“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秦牧《社稷坛抒情》中“树木是苍翠翠的,火光是红艳艳的,金属是亮晶晶的……”用形容词的重叠来描绘雨、树木、火光、金属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立体风景。《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声音嘹亮悠扬,再现了恢宏阔大的草原风貌。
著名作家朱自清也特别爱用叠音结构来描绘景物,使作品的语言绘声绘色,优美动人,表现出清新柔美的风格,叠音词在他的散文里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叠音词的使用,把月下荷塘的美展现得一览无余,使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塘,也欣赏了朱自清优美的文笔。还有当代大学者余光中的散文《山盟·南半球的冬天》,“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情,雨气空潆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是不是也闪烁出使用叠音词的几多风采?
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叠音的使用都要用得“恰当”,这样才能刺激眼、耳,在形和音的方面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意义“意味深长”。并且一定要注意用得“不太多,不太矫揉”,作用才大。如果像元代乔吉《即事四曲》(之一)中“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冈冈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中叠字的使用,则是东施效颦,丑态百出了。
叠音词的魅力,正如台湾修辞学家董季堂所说“叠音用来论说,能增加文章的气势;用来抒情,能给人情韵回环的感觉,读起来也就言有尽而意无穷了”。作为具有我们民族风格的表达手段,叠音在我们的阅读和写作中,会永远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
李菲,河南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