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3期
《春江花月夜》赏析
作者:李 冰
《春江花月夜》整首诗表现的虽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诗句外形鲜明、内蕴丰富,全诗显出一种清丽健康的格调。如果说诗的上半段写的是优美的意境和哲理的思考,那下半段诗人则回归主题,写游子的相思离愁之意,诗中第十七至二十四句写道“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写游子和思妇的离别愁思,游子在外思念爱人,而思妇所住的楼上,可怜只有孤单的月影与梳妆台相映,月光停留室内,使人愈发思念离人,月光来了不去,不是月光不去,是我想念你啊,在外的人。这几句诗人写思妇的心理行为,跟杜甫的《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月夜》杜甫完全以妻子的口气写出,而张若虚则描绘出一个画面,离人和思妇,思妇居所的月光,借月光赖着不走表达相思之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传统是抒情,而抒情往往要凭借着情和景的联系,才能自然发出。《春江花月夜》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先不说整首诗的格调,就游子在如梦如幻的氛围中思念家中爱人来说,便是超越情景交融的“兴象”,“兴象”是中文专业术语,“兴”指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象”指物象,文学作品里所表现的事物形象,二者结合指诗歌表现上特具的那种言近意远,吞吐不尽的美学属性和艺术情趣。《春江花月夜》由夜间宁静清绝的景色引发出思妇的居所,月光的徘徊映照思妇的孤单,拂不去的月光象征思妇的想念绵绵不绝,进而显出游子对思妇的情思,有情有景且气氛协调,脉络贯通。诗的后八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和思妇的相思如此之深,却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只有借月光遥寄思念。而在月光下遥想的情景中,又将发生多少的追忆和回想?诗歌最后以月光和思念之情一起洒落在江水之中、岸边的树上做结,全无一字回忆过去和向往重聚,指向一个“象外”的世界,任读者自己去揣摩和想像。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即为人所激赏,它的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和谐,意境清明澄澈,风貌清丽健康,既包含了丰富广泛的人生哲理,又给人以无穷想象。闻一多先生甚至认为:“在这种诗而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李冰,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