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3期

《套中人》中的监狱化生存

作者:高琴芳




  卡西尔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人论》第8页,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其真正的价值正在于此,即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品味人类的生活智慧和生活经验,从而反思自我的生存状态。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超时代的魅力。它试图通过文学形象解释人类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内涵、人类对自我的有意义的认识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都将长远地普遍性地解释人类在历史中的共同性。《套中人》即是这样一部将长远启示人类的作品。这个乍看好像天方夜谭的作品,让人有理由发笑。可是笑过之后,涵味长咏,掩卷而思,你的心情不能不感到沉重。这个受恐惧控制,千方百计磨平棱角之人绝不只是一个别里科夫。这个用“套子”抵制外界恐惧的人是一类人,甚至是所有人的某一方面的代表。他是奴性的存在,是专制压制的产物。
  一个年深日久遭受压制的人,本身固然是专制制度的受害者,是一个可怜的人。可是一旦在自己失去自由的权利后,不去捍卫自己的权利,还变得不尊重别人的权利,时刻可能侵犯他人权利,那就是一个可憎可恶之人了。鲁迅先生曾经说,最不可救药的人是“奴在心者”。别里科夫自动与专制统治保持默契,主动套上精神枷锁。他既成为自己的监守者,也同时成为别人的监守者。“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像监狱中的犯人一样,“因不知道看守人是否正从监视孔中窥视,他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好像监视是不间断的。一旦囚犯永远不能肯定自己何时受到监视的话,他自己就成了自己的看守者”。“囚犯”对自己的看守终于达到了“监视者”梦寐以求的效果。更让“监视者”喜出望外的是,这些心灵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人,还与“监视者”一起构成白色恐怖的环境氛围,成为专制制度最忠实的奴仆。“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整整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别里科夫终于在成功囚禁自己的同时,成为周围人的看守!
  更为可怕的是,我在读着“全城”人的作为时,一种寒彻肌骨的感觉袭遍全身。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一段文字:“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他们“不办”,他们“不敢”!他们中有些人还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他们愣是让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辖制了整整十五年”,直至别里科夫被埋葬。喔,不!“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
  别里科夫是“套中人”,是“看守”无疑。可是这些处处迁就不合理的事情的人呢?他们自动与别里科夫保持一致,按别里科夫的思维、观念、规矩、习惯办事,万人一面,他们与自动囚禁自己的别里科夫本质上有何差异?他们在取笑别里科夫的时刻,是否意识到他们取笑的也有自己,他们何尝不是套中人!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令我心情沉重的是,他们竟是这么大一伙人!这样,“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也是势所必然了。监狱般的生活已让他们整体堕入监狱化的生存状态。
  是什么让他们取消自我,丧失尊严自动追求与专制制度意志一致?专制制度对于人类的精神奴役竟至于此!
  精神上的奴性多么害人,多么可怕,对人的心灵毒害多么巨大,一个丧失人格尊严的人多么猥琐。
  我的耳边响起那个焦灼、愤怒的诗人振聋发聩的声音:“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国也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国家,要完全摈弃奴性哪是一个中国人所能轻易做到的事?
  高琴芳,江苏华罗庚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