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2期
在语文教学中应发挥电教优势
作者:毛文新
一、模拟事物,化难为易。
电教媒体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在突破教学难点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由28道拱圈拼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口舌费了不少,但由于缺乏直观、形象的演示,收效甚微,这篇课文我教过多遍,但该桥究竟是什么样的拱桥,自己也很难真正说清。今年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就很好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赵州桥的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一结构特点时,我设计了多道拱圈连续独立拼成大拱的动画课件,边讲解边演示:“这就是拱(演示:一个独拱出现在屏幕上),单独的一个拱叫拱圈,28道同样的拱圈合并在一起就成了大拱。(演示:拱圈连续出现,合并,拼成一个完整的大拱)因为这28道拱圈一个个是独立的,即使其中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也不会受到影响,照样承受重量,承载重力,照样发挥作用,这就是赵州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讲解与演示同步进行,学生对赵州桥这一特点有了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识。这样就发挥了多媒体模拟事物运动规律的优势,生动揭示了拼成拱圈的原理,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收到了预想不到的理想教学效果。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的教学中,“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个语言特征抽象而概括,学生在学习这一点时较难真正接受和理解,我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模拟生活中因环境变化、词序变化、语气变化而语意发生变化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现象。通过模拟演示,抽象术语变得直观了,学生很容易的攻破了语言“变化无穷”这一难点。这样由抽象的概念、难懂的语句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有效把握文章主题就容易了,教学难点就得到了有效突破。
二、再现情景,激发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使知识点化难为易,而且能通过情景再现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如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月球奥秘》的教学,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的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等等,这些对农村的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他们了解的并不多。如何让抽象的对象变得具体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关键。在活动中,我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活动内容,在学生对活动内容有了初步印象的时候,再给学生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想探索月球的奥秘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让同学们对月球充满了好奇后,这时我很自然的利用多媒体播放配有解说词的美国两位宇航员漫游月球的情景片断。多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如诗如歌般的解说让学生如临其境,在学生的兴味盎然中,“看不到一只飞鸟”、“听不到一点声音”、“四周漆黑”、“月球上阳光灿烂”、“到处是尘土、岩石”这些景色一幕幕跃入同学们的眼帘。看完后,他们都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漫游了一次月球,久久地回味着这一幕幕景色。再现月球的景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感受月球美景、在探知的过程中,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利用电教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它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适时适当的将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的天地更广阔,让语文教学的明天更精彩。
毛文新,教师,现居湖北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