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2期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作者:李祥玉
当报刊、杂志众多媒体报道中学生为偶然事件而大打出手,导致一方或双方伤亡时,人们又该作何感想?
……
太多的例子,如出一辙,如同炸雷在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战线的教育工作者头上炸响,让我们思索,让我们意识到:不重视人格教育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人格教育是筑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
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人格教育呢?
1、利用有关故事拨动学生的情弦,奏出学生丰富的情感音符,美化人格情操。
教育理论上讲,“文以载道”,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个学生如果思想认识上对学业不够重视,那么老师的讲解往往是汗水洒在沙漠上,效果不好。所以:
(1)教师要善于寻找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在寓教于乐中既传授了知识,又教育了学生。
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文言文《鸿门宴》,篇幅较长,知识点也较多。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如果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不打掉学生的心理畏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在讲课之前,画了一幅“鸿门宴”图,故意用了夸张的色彩,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寻找到了大量有关作者司马迁的故事: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在年轻时因李陵事件而受到耻辱的宫刑,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生活的信念,而是毅然地挺起胸膛,重扬生活之帆,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史记》,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坚韧精神,从而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就这样,学生不再畏惧了,好奇而又虔诚地学习了这篇课文,知识点掌握得很好。而且,许多学生写下了读后感:要学习司马迁的精神!
(2)立足课堂,营造师生情感沟通、心灵撞击的和谐气氛,从而在学生心灵上播下人情美的种子。
黑格尔说: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我深信,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作为老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它们知道,世界处处有真、善、美。
学校里,课堂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地,而在这块场地上,引导者是教师,教师就应利用这一点,立足于课堂进行审美行动。曾经,在教师节那一天,学生送了我一首诗,我当场向那位学生表示感谢,并传达了我内心的激动之情,在我这样做的瞬间,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班里的气氛很和谐。大家不再拘束,有不懂的问题主动举动手询问。就这样,很小的一件事却在学生的内心埋下了人情美的种子: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对学生很民主。
曾经,我和同学们一起读冰心《小桔灯》里的一段话:“她送我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我们一起为文中的小女子的纯洁心灵喝彩。我向学生表态:我要像小女孩学习,他们也向我保证:让文中的小女孩的美好心灵在班内开花!就这样,师生共同挖掘人情美的种子,其乐融融。
2、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铸就高尚的灵魂。
音乐,是人类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利用音乐进行教育,可以让学生从中体味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受到先进思想的感召、鼓舞和激励。当代中学生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而且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任性、自私、不知道追求进步,但他们普遍喜欢音乐。针对此,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教育他们,促使他们改正缺点。但音乐教学毕竟不是一般的政治思想理论教学,如何才能将各种优秀道德品质的内容,以一种灵活而又不使学生反感的方式贯穿在音乐教学之中,而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呢?
(1)可以在教唱某一首歌曲时,展示作曲家人生画卷,使学生思想达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比如,让学生欣赏著名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时,附带讲解作者门德尔松的一个动人故事:一次维多利亚女皇在白金汉宫为正在英国访问的门德尔松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这位著名作曲家的到来。署名门德尔松的一支曲子《伊塔尔兹》演奏之后,备受女皇青睐。她说:“单凭这一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平静地对女皇说:“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原来他的妹妹芳妮也是有着极深音乐造诣的人。她写了这支曲子,几位兄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尽管门德尔松誉满国内外,艺术才华出类拔萃,但他并不想掠人之美,贪人之功。他觉得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通过进述,同学们不仅欣赏到了门德尔松那涤荡心灵的音乐,同时还知道了:一个人,无论何种身份、地位,都必须诚实守信。
(2)可以利用音乐强化学生的人格魅力。
翻开中外音乐历史长卷,我们会发现许多的音乐大师在为后世留下不朽音乐佳作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4岁丧母,不幸的童年和中年失明的人生坎坷,造就了他独立、倔强、勤奋的个性。他精通各种民间乐器,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将一生中所遭遇的屈辱、痛苦、希望和欢乐等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寄托在音乐中表达出来。比如代表作《二泉映月》那铿锵婉转的旋律,有时似波涛翻腾,有时又似山河呜咽,向我们传递阿炳不幸但又坚强的一生。听了这支曲子,同学们不禁被震慑了,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做一个坚强的人,要有一番作为。
人格力量与意志的坚定不可分割。意志的脆弱导致生命的沉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凡有一番事业的音乐家都曾经历过艰苦的磨砺。正是在这坚韧与顽强中,人格力量才得到升华。在音乐教学中,我就这样充分利用音乐家刚毅正直,坚强不屈、可歌可泣的事例教育学生,使同学们从健康向上的内容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克服自己个性上的弱点,构筑健康、坚定的内心世界。
教学中处处存在人格教育的契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多一份契机,一定会让学生拥有闪光的人格!
李祥玉,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