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1期

分乡的灵感

作者:李华章




  一个偶然的临时邀请,我去了分乡。分乡不是乡而是镇,离城区不过六七十里路,但给人的第一印象,那是一个真正的山乡,一个秀美的小镇、诗意的小镇。
  分乡初中坐落在小镇的一端,校园与公路一墙之隔,公路穿过全镇,两边排列一二层、三四层的房子,形成一字形的街道。这是鄂西山区小镇的一般模式。过客和车辆瞬间尽可领略分乡的神采。
  学校利用星期天举行“小记者”现场作文大赛,命题范围为《秋天到农家》。趁小记者们专心作文的机会,我问黄艳主任:分乡的老街还存在吗?她立马热情地当向导。从新街中途斜插进去,就看见老街了。老街的确老了,十分破败。可那破旧模样却留给人回忆的时空。
  眼前,有我熟悉的石阶。徜徉在老街上,每走七八上十米,就有几级青石石阶,上了石阶,又是平路,再又要上一个石阶,层层递进,步步高升。昔日的铺面斑剥破落,窗口关闭,木窗子上织出飘动的蛛丝,偶尔见有蜘蛛仍在一如既往的辛勤着。留守的老人们,或围桌打牌,或逗引小孩子,兴许是那祖国小花朵寄托着他们一线线美好的希望,各自的脸上无不流露出老有所乐的微笑。旧墙壁的高处,时有“人民公社”和“文革”时的标语口号,依稀可辨。黄主任是本乡本土的人,细小处都流露出故乡情,她一边引着我们闲逛,一边指点着石板上的化石介绍,这是一块震旦角石,好清晰啊!我们踩在几万年前的遗迹上。仔佃察看,就像古代服饰上用银线绣出的一个个装饰品。如同湘西一样,处处遗存着小镇的古风,好似历史的一个个切片……
  老街的尽头已近山坡。分乡是去华中屋脊神农架的必经地之一,多山多岭。放眼望去,小山之外有大山,逶迤而去,连绵起伏,成自然随意状态。只见山色苍翠,果木茂盛,奇花异卉,红红绿绿,成了这里的一种美丽。令人油然联想起,这不是一幅幅水墨,胜似一幅幅水墨。
  秋天来了,山坡和路边上一丛丛黄花绽开了、灿烂着,随风迸发出一阵阵诱人的芬芳。品味菊花的清香,欣赏那摇曳的艳丽,真叫人非弯下身子去采撷、去抱香不可。一同伴开起了玩笑,黄艳主任的名字不正是这生动的写照?!她笑了。
  分乡有我忆念中的溆浦初中。眼前的初中与我的中学,今非昔比。学生住的是公寓式的楼房;而我当年睡的是地板统铺,另半边是一层楼板,也是一个紧挨一个的统铺;整个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大的实验室。而今即将修建科技楼,副校长李先华指着地址说。我不禁称赞之。我站在埋头作文的学生身后,仿佛我当年的模样,在他们身上有我往日美丽的幻想和期盼……
  真巧,李校长、黄主任和马老师,都是教语文的,又同是土生土长的分乡人。我心想,她们真像分乡的三枝花,一枝比一枝水灵。秀美的山乡滋润了她们。她们从中师毕业后,通过大专自学成才,仍旧乐在家乡任教。年纪最小的马老师都已工作八年了。李校长说,马老师因为名字中有个燕字,同事们叫她燕子,全校老师中有三只这样的燕子。我看她那娇小窈窕的身材,热情活泼的性格,宛如燕子似的轻灵。从她们乐观开朗的性格,热爱教育工作的精神,忙忙碌碌的身影,在家乡偏僻的小镇,默默地一干就是八年、十几年,把美丽的青春无私地奉献出来。我深感是家乡养育了她们,也留住了她们的心。她们一定会有浓浓的一份回报家乡的幸福,奉献乡亲的骄傲,振兴新农村的责任。正如分乡的秋天金黄而美丽,丰收而欢乐。她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浇灌出的一株株新苗正茁壮成长。有一篇获奖的学生作文中写道:“秋天是人们的镜子,她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其指导老师就是李校长。
  也许是我匆匆来去,我没有听到或看见她们三位老师中的哪一位捧起家乡的一把泥土来抒发感情,但我分明触摸到了她们对故乡深沉而火辣的情结!
  李华章,著名散文家,现居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