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1期

读彼特拉克的《劳拉的面纱》

作者:胡书义 张达成




  弗朗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集《歌集》继承了普罗旺斯抒情诗和意大利“温柔的新体”诗派爱情诗的传统,但又跳出了传统诗歌的樊篱,开创了新时代的抒情诗。他的诗歌不像传统诗歌那样书写虚幻的浮夸的世界,绝少隐晦的寓意、神秘的象征、偶像化的人物,而以多姿多彩的笔墨,袒露内心的真实情感,描绘心目中的恋人劳拉形体的美和精神的美,让人看到这位尘世少女真切动人的艺术形象,使爱情诗贴近现实生活,洋溢着浪漫的激情。正因为彼特拉克的诗歌感人至深,很多读者读了诗集以后,不辞千辛万苦,远道赶到劳拉的家乡去欣赏劳拉的美。《劳拉的面纱》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吟诵这首十四行诗,既可听到诗人心灵的呐喊,又能目睹劳拉秀美的芳容。现据英文转译如下:
  既然已经知道我的心意,
  除了爱你没有别的企盼;
  阳光灿烂抑或阴云密布,
  为何不肯展露你的容颜?
  
  当初我暗藏着脉脉情感,
  对你昼思夜想如坐针毡;
  你的面颊泛出爱怜之色,
  谨慎地抚慰过我的心田。
  
  如今我已向你敞开心扉,
  反而看不到金色的秀发,
  难道真的与你此生无缘?
  
  不管热烈执著还是冷淡,
  残忍的面纱掌控了命运,
  挡住那温柔甜美的笑脸。
  此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无腻烦的描写,用的全是朴素的口语,但它抒发了诗人对劳拉真挚而又炽烈的爱慕之情。首节开门见山,大胆追问:无论“阳光灿烂”还是“阴云密布”,劳拉为何总是戴着“残忍”的面纱,不肯露出美丽的“容颜”?淡雅简练的诗句中,潜伏着火山般的激情,爱之深、恨之切溢于言表。这样起笔不仅总领全文,强化主题,而且便于表现人物矛盾复杂的思想心态。诗人为什么迫切希望见到劳拉的芳容?为什么诅咒“残忍”的面纱?原来,彼特拉克早就爱上了娇柔的劳拉,“昼思夜想”、“如坐针毡”两词,突出了他的真诚与热切;劳拉也很喜欢这个风流潇洒、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并用“爱怜”神色“抚慰”他的“心田”。奇怪的是,初恋时的诗人还只暗藏脉脉柔情,劳拉就曾作出回应,投桃报李,如今诗人已向劳拉敞开心扉,表白情意,反而看不到她那“金色的秀发”、微笑的眼睛。这是什么缘故?理由非常简单:少女时代的劳拉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社会也未给她蒙上“面纱”。现在不同了,她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一位没有感情的骑士,由少女变成了夫人,封建礼教便用“面纱”把她罩了起来,扼杀了她的人性和欢乐。
  最后一节照应开头,进一步谴责“残忍的面纱”,它掌控了诗人的命运,挡住了劳拉“温柔甜美的笑脸”。从表面看,诗人是在怨恨劳拉心狠,不肯揭开面纱,实际上是鞭挞封建礼教和宗教神学,因为“残忍的面纱”象征封建邪恶势力,它不但灭绝人性,禁止尘世的欢乐,而且主宰人的命运。对封建礼教的无情诅咒,就是对新思想新道德的执着追求。
  综览全诗,诗人笔下的劳拉既是理想化的女性,优雅高贵、纯朴善良,难以企及,又是实实在在的恋人,容貌俊俏、婀娜多姿、亲切可爱。她是美、是诗、是人间爱的化身。正是这种爱使诗人体味到相恋的幸福与欣悦,又感受到失望的苦闷与痛楚。将爱情作为一种情感生活来写,在意大利诗歌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这首短诗连同《歌集》精心描画劳拉的感人形象,竭力讴歌现世生活,大胆追求美满幸福的男女爱情,有力地冲击了中世纪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表达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新型世界观、爱情观以及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胡书义,张达成,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