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1期
阅读训练课浅论
作者:徐卫琦
阅读课应该怎样进行读的训练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示范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我总是根据教学实际,范读全文、一段话或几句话,读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我范读全文,通过老师慷慨激昂的语调,把学生带到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我范读《荷花》一课的第四自然段,使学生在老师轻柔舒缓的朗读下,产生一种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感觉,从而明确作者被荷花的美所陶醉,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我范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从教师斩钉截铁的语气中,学生理解了遵守规定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教师的范读语音准确,富有感情,学生爱听、愿学。
二、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主体,教学的成败主要要看学生,因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取知识,获取技能,受到熏染,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靠学习者自己。因此,每次读书,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如教《庐山的云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读通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读第二遍时提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讲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找出关键句,再读读这句话,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联系下文理解它的意思。阅读时对学生提出要求,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巧设提问,以问促读
“满堂问”不等于启发式,但课堂上缺少不了必要的提问。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独自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教《狼和鹿》一课时,我问学生:“为什么把狼称为功臣?”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来寻找答案,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征服世界第一高峰》时,我问:“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面临着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以顽强的意志来战胜困难的呢?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坚强意志表现出来吗?”这样的提问,是学生阅读的指路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航标,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课文,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四、寓讲于读,精讲助读
阅读课应当以读为主,但并不排斥必要的讲解,当讲的还是该讲,要紧的是必须弄清讲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教师的讲解一是要精当,二是要起到助读的作用。教完《海底世界》一课,我这样总结课文:“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但是对于海底,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它,我们还要想办法去打开这个秘密的仓库,这就需要科学,需要勇气。在弱者的眼睛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多么需要一大批有胆识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神秘而令人憧憬的仓库啊!小朋友们,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士吧!现在,让我们带着热爱大海、征服大海的豪情齐读《海底世界》。”
五、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读书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还必须对学生作必要的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地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技巧,阅读兴趣也随之提高。课堂上,我总是以这样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认为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为什么?”“你读得真好。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谁能比他读得好?”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另外,阅读形式要多种多样。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可让学生听录音欣赏,再跟着朗读;在课堂上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的时候,应指导学生默读;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对话较多,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还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等等。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做到熟读精思,读懂课文,了解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总之,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通过阅读实践来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课必须以读书为主,必须加强读的训练力度,要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训练课。
徐卫琦,江苏常州市青龙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