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9期

对教学方式与研究性学习的审思

作者:黄风华 刘祖金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研究性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有相应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降低控制度、具有参与性、看重个别化、更需协同力。
  
  一、降低控制度
  
  控制度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控制程度。控制度有高低之分,高控制度即指教师完全控制教学,所用材料、步骤、方式等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与教师的控制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学生的自由度,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自主程度。显然,教师的高控制度就意味着学生的低自由度。
  语文研究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选取研究主题;凭自己的见解提出假设并搜寻相关资料;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自己设计并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共同商定评价指标。这里,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也就是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是“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
  为了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低控制度,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中放飞思绪,教师应做到“三不”:不以传统的学科界限框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不以统一的评价标准“整合”多样化的学习个体。
  
  二、具有参与性
  
  参与性是指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平等沟通与合作中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自身也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去实践、去学习,真正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就前一方面而言,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示范来进行。示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言语示范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语言技能的形成尤其如此。因此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语文教师应处处重视自身的示范性,在自然的交流状态中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语言样本,并在言语中传递祖国语言的丰富与美好。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示范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倾听的技巧,以什么语言方式参与集体讨论,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如何面对批评意见等。学生在这样的交往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而且可以直接获得社会经验。
  
  2.范本示例
  简单地说,范本就是“样子”。当学生选定了学习课题,产生了学习、探究的需求时,合适的范本便是极好的“学习导言”,学生们可以在模仿操作中实现方法、策略的迁移。除了文本之外,语言交流也能构成范本。比如,在“民俗”的学习主题中,学生们有的从服饰切入,有的从小吃入手,也有的对礼节感兴趣,等等,尽管选题不一,但在定期的交流会上大家都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结构安排、活动组织、成果形式等方面的有益启示。
  
  三、看重个别化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惟一焦点,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统一的“灌输”,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进行个别化的教学。
  
  1.学生学习活动的个别化处理
  由于学生以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因而他们的学习目标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多水平的状况。如“关注伊拉克战争”这一主题,学生们选取的关注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关注“武器性能”,有的关注“战争的危害性”,有的关注“战争背后的政治”,等等。即便是同一关注点,是侧重知识的学习,还是侧重态度、情感的养成,也都需因人因境而定。况且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还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对学习组织内容的偏好等。教师的关注变得更加复杂和细微。
  
  2.教学重心的转移
  教师要把教学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学重心的这一转变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难度,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确是事实,可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似乎不应该怕艰难而去走容易的途径。”
  
  3.教师的敏感与智慧
  如前所述,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观察、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反映要相当敏感,或及时抓住契机以点拨,或主动创设情景以引导,机智和艺术地帮助学生跨过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道“坎”。这种观察、判断与应对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四、更需协同力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要“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量,但仅以个人的力量去完成综合性学习其实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学习的路径,它需要多方协作,充分开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科研部门的教育资源,进行协同教学。
  
  1.教师间的合作
  不同学科教师的协同教学形成专业互补,构成更大的知识背景,能够向学生提供多学科的视野和多样化的思考框架;同时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行为显示良好的合作心态,表明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合作的方式、技巧;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在协作中得到交流,经验的分享使得合作集体更富活力。
  
  2.与学生合作
  语文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的线性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都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而是互相把对方视为学习的合作者,合作中的每个人都可能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正如阿莫纳什指出的那样,只有在这种合作的、协同一致的生活深处,儿童才可能理解教师,积极参加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与家长合作
  家长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把家长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发挥家长的各种特长,丰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拓展研究性学习的领域。
  
  4.与社区合作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学习资源。教师要积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5.与专家合作
  事实上,在家长和社区中都可能会有一些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之所以把他们单列出来,不仅因为通过这些专家的指导可以提升研究性学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师生在与这些专家的直接接触中,会受到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乃至人格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师生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行为态度、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变革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这种变革中得到扩展和提升。
  
  黄风华,刘祖金,教师,现居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