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8期

影视音乐简论

作者:王 鹂




  一、影视音乐的内涵
  
  影视音乐是音乐艺术与影视剧艺术相融合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它是从属并服务于影视作品的。早有研究者武志荣在《关于影视音乐的点滴思考》中论述过:“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音乐直接参与全片的布局,参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不同阶段的起承转合,成为全片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
  影视音乐与画面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往往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方面给人以崭新的审美感受。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影视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也愈发呈现出来,成为艺术生命的内质。
  
  (一)从属于,服务于影视作品的主题。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固然是无可替代的,但它仍然是影视作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与影片的其他因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可凌驾于影片之上,更不可脱离影片而独立存在。“影视作曲家的努力不是要脱离影视艺术去过分强调和突出自己的音乐,而是要根据导演及其同领的那个特定艺术创作群体的总的艺术风格去构思营造自己的音乐,并通过自己的音乐进一步强化影片的这一特定风格。它或许概括了影视作品的主旨,或许揭示了影视作品的意蕴,或许构成了影视作品的总体情调。优秀的影视音乐家正是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过程中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祁大慧《浅谈影视音乐》)
  好的影视音乐旋律会紧扣主题,对塑造影视形象、交待故事情节、渲染气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十几首音乐都个性鲜明的唱出了剧中人物命运,很好的交待了影片的主题,曲调凄婉、感伤。
  
  (二)与画面结合、视觉听觉合作。
  影视音乐是与影视作品中的画面共融,即与视觉的共融,以达到声画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影视音乐是与影视作品中其他声音,包括人物语言、以及相关的音响共融,即与听觉的共融,以达到和谐一体、浑然天成的效果。
  影视音乐在服务于画面和内容的过程中,对表现主题所起到的是辅助烘托和升华作品,而不是一花独秀。它必须在伴随影视片总体进程的前提下,间断出现,灵活服务。要与画面、人声、音响协调配合。它多采用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平行等形式处理。如《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婚庆场面。白景琦带着大红花,骑着大白马,后面跟着一群吹鼓手吹奏着欢快的乐曲,画面中的人们喜性欢快,音乐也愉悦热闹,都在一种轻快的节奏中。(声画同步,即音乐与画面内容是同一种情绪、情调,在同一种运动节奏中)。
  
  (三)结合画面产生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影视音乐的结构式建立在影视音乐与影视剧的总体关系上,其形式结构主要表现在:
  一是主题歌式概括,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剧几乎从头至尾都是被片头和片尾的主题曲所覆盖,这有些类似歌剧中的序曲,通过主题音乐的多次反复达到概括剧情的目的。
  二是以点带面式的结构,如《红高粱》中三首融入剧情表演的歌曲结合场景中内容的需要,成为结合剧中戏剧性段落的重要表情因素。除了以上两种,当然还有综合性的,既有主题歌式的陈述性音乐,又有独具特色的场景式音乐。
  
  二、影视音乐的特征
  
  通过揭示影视音乐的内涵,我们不难看出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一)内容的特定性。
  笔者以为,内容的特定性是影视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众所周知,较之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说,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声音形象与画面形象的结合塑造形象。而影视音乐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通过塑造声音形象来辅助画面形象,共同构成一个影视造型的整体。因此,在创作要求上,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有所不同。另外,影视音乐离不开表演。如:电影《花样年华》的主题曲《Yume jis Theme 》多次出现,男女主人公相逢、邂逅、离别……这首主题曲渐渐响起,大提琴拨弦板奏,主旋律也是由大提琴拉出忧郁旋律,虽然配器单一,却深化了悲凉的主题。其中有一段,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每天给自己的爱人送饭,都相遇在狭窄的胡同口,伴随着画面的唯一声音元素也是主题曲《Yume jis Theme 》悲剧的开始,揭示悲剧主题。另一段,《Yume jis Theme 》的响起,预示着男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开始,揭示悲剧主题。另一段,女主人公的丈夫为其在电波中点歌祝其生日快乐时,电波中响起的周璇的 《花样年华》正好紧扣主题。结尾处,若干年后,女主人公重返他们的住所,却与男主人公失之交臂,音乐再次响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使观众有一种惋惜的感觉,承上启下再次紧扣悲剧主题。这充分说明了,除了利用演员形体声音的表演外,音乐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二)结构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上面影视音乐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影视音乐的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通常情况下,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情绪或情调是相对独立的,而影视音乐在情绪上是多样性的,它可以根据影视作品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它是必须服从于影视剧的表现的。如我们熟悉的《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音乐几乎就是用同一基调演奏出符合剧情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旋律,穿插起伏,非常出彩。同时,影视音乐的多样还表现在它的间断性上等等。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首先考虑的不是音乐结构的完整性,而是从影视作品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通过相对灵活的设计和处理来达到效果的多样。
  
  三、影视音乐的功能
  
  (一)表现功能。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是极具表现力的。有利于气氛的渲染,剧情的推动,高潮的建立等。
  1.对气氛的渲染,它可以描写不同时代、地点的社会生活。如歌曲《夜上海》,曲调暗示30年代的上海,以《毕业歌》等暗示抗日救亡的社会背景,以街头巷尾的童谣与民谣暗示当时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等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用法。
  背景气氛型音乐也是影视剧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如《花样年华》,讲述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香港的一个故事,故事题材并不新鲜,但表现手法却是独特的,整部影片笼罩在淡淡的忧郁气氛中。其中特别是音乐的运用,那缓慢、略带忧伤的三拍子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和那幽暗的场景及郁郁寡欢的女主人公的脸部表情结合,贴切刻画和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造成了整个影片中的怀旧抒情气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参与剧情,推动剧情的发展。影视歌曲除了置身于画外,也经常参与剧情,表现其独特的魅力,同时推动剧情的发展。如美国影片《卡萨布兰卡》中的乐曲《时光流逝》,在影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剧中女主人公伊尔莎与丈夫来到卡萨布兰卡的里克酒店,巧遇到黑人钢琴手山姆,往事涌上心头,伊尔莎再三恳请山姆为她弹奏一曲《时光流逝》,因为这是她与情人里克在法国分手时所演奏的乐曲。当山姆弹奏此曲时,里克从房间冲出大厅,正准备对山姆大发雷霆,(因为他平时不许山姆弹唱这支曲子,理由是会引起他痛苦的回忆,增加对伊尔莎的思念),忽然看见站在琴边的伊尔莎,一下子愣住了。这里通过乐曲,表现出人物的关系——过去的情感——现在的心情,乐曲从这里进一步地推动故事情景展开和深化。如果没有这样的曲子在其中起着作用,故事情景就难以深化下去。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
  3.高潮的建立。在电影《和你在一起》结尾处全片总高潮处,音乐获得了相当典型的运用。随着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旋律一波又一波地涌向高潮,画面来回出现:音乐厅里参赛女孩的手,火车站里为父亲、师长、朋友演奏的男孩的手。这两个对比场景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快速的切换。直到最后,随着音乐达到最辉煌的顶峰,掌声响起。音乐厅中礼节性的掌声和火车站人群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的掌声,构成了全片一个辉煌的高潮和结尾,也最终完成了全片的主题。由此可见,影视音乐的运用或被推向极致,形成极为有力的冲击,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与心理,在情绪上达到高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