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6期

语文作业的形式分析

作者:陈春琦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推广,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有益的探索,而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师生交流的工具,也应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现就新课程形势下中学语文作业的形式略谈个人管见。
  口头与书面作业。所谓口头作业,是指不用纸和笔,仅凭师生对话而进行的作业。它需要师生双方的参与,互动性强是其显著特色。现在中学语文的作业,仍然是书面作业一统天下,过于重视学生的读写,漠视听说。其实口头作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更好的反映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变通性,着实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消除其社交恐惧,为其今后参与社交提供实战演习,进而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下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灵活多变,实践性强的口头作业,正是体现了上述要求。
  阅读与写作作业。新课程特别强调阅读与写作教学,作为工具性的学科,理应为学生多布置一些阅读与写作方面的作业。《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布置阅读方面的作业要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兴趣,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内容上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
  不过,以下几种阅读偏差应注意:阅读应不以应试为目标;不能太具有功利性,如让学生只对一些中高考可能考到的文章进行研读,或对名著只知其梗概,仅熟悉情节和人物等,而不对文本作深入细致的研读和品味;也不能硬性规定学生读多少书就必须作多少读书笔记之类的做法等等。再者学生的兴趣和禀赋不同,对阅读的要求就不能强求千篇一律,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引,认真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自由地汲取营养,倘若教师把学生的阅读变成一种强迫似的定量作业,学生就会感到这是一种苦差事,从而厌烦。只有当学生能真正的自由阅读,真正把阅读作为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行为时,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时,阅读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青春。而两周一次的作文,更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最强势的作业,因时人论述颇多,此不赘述。
  随笔式作业。由于新课程不刻意追求语法等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甚至有淡化知识传授的倾向,导致一些人认为主张除作文外,取消语文作业,也有一些教师刻意强调能力的培养,致使作业本上一些知识性的内容逐渐隐退。以上做法,笔者不敢苟同,在新课程的形势下,笔者认为应提倡随笔式作业。它的优点是既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写作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鲜明地凸显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它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如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等,均可入笔,字数、题材等形式不拘,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注重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这种随意式的写作又使其有别于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是大作文的重要补充,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经验和培养写作灵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很有前途的一种新的语文作业形式。
  综合性学习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由于上述特点,它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语文作业。在形式上可以举办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如讲演、朗诵、辩论、寻找报刊中的错别字、写调查报告和进行文学创作等,实践性是其强烈特色,这正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忠实实践,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综合性学习式作业有助于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更深入地学习语文,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和自身素质。
  
  陈春琦,教师,现居河北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