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5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岸”新解
作者:周秀荣
其一,很显然,这首诗前三联都是工稳的对仗,这在杜甫晚年创作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现象。杜甫晚年所作律诗,艺术上已入化境,如他自己所说:“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老去诗篇浑漫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形式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声律句式上极为考究,能在律诗规范精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仅从对仗上看,其诗或前三联对仗(如《登岳阳楼》),或后三联相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的甚至通篇作对(如《登高》)而不嫌其笨,格律谨严而浑然一气。本诗首联既为对仗,其下句“桅樯独夜舟”的结构和含义又是毫无异议的,应读作“危樯——独——夜舟”,与之相对应,其上句自然应读作“细草——微——风岸”才符合对仗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解作“细草——微风——岸”就不太符合规范了。其二,杜甫晚年创作律诗不仅在声律句式上有独到的追求,在炼字炼句上更是苦心孤诣、刻意经营,常常达到一字之下,他人难以更改的地步。他自己就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而“微风”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正因为太常见,也就自然有过于平常、浅俗之嫌,用在此处更是缺乏新意。这与杜甫作诗一贯的艺术追求是背道而驰的。其三,尤为重要的一点,“微风”不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且较为固定地传达出一种温馨、惬意的审美内涵,作此解则使整个诗句的意蕴显得极为优美、闲适,这与诗所要表达的悲苦无依的感情是相矛盾的,况且以诗人当时那种凄凉的处境和孤苦的心理,也绝感受不出如此月白风轻的怡人夜景。
而当我们将首句解作“细草——微——风岸”,即将“微”字独立出来,而将“风”与“岸”字组合在一起,以上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它不仅与下句形成极为工稳的对仗,显示了杜甫晚年律诗于格律句式上的精严;而“微”字的独立与“风岸”的组合更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首先,“风岸”一词极具创意,体现了杜甫精于炼字的艺术追究,更为关键的是,“风岸”一词形象地烘托出江上夜景的萧瑟凄凉,这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及心境非常吻合;而前面着一“微”字修饰,更使整个诗句境界全出,且与对句之“独”字相应,共同传达出一种极为渺小、孤独的意蕴,这也正是孤苦无依的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而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极为雄浑阔大,与首联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更加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诗的后两联,则直接抒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表达了诗人虽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长期受到压抑而不得施展的激愤与悲哀。于是尾联,诗人又即景自况,借景抒情。水天空阔,沙鸥飘零;而自己正似沙鸥一般,转徙于江湖。从而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人生飘零如寄、内心孤苦无依的感伤与凄凉。
当对全诗的情感意蕴和情感基调作了如许的分析之后,再来反观首联首句“细草微风岸”,也再一次证明,它应毫无异议地被解作“细草——微——风岸”,而不是“细草——微风——岸”。
周秀荣,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