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5期

对《项链》中玛蒂尔德的重新认识

作者:骆 力




  以前在学习阶段,教科书对《项链》主人公的评价,自己没有什么异议,即是接受教材的基本观点。近二十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虽然有一些看法,但也没有去深究。近来重读《项链》,对玛蒂尔德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形成文字,以求教于方家。
  关于玛蒂尔德虚荣的说法,以前一直都是持肯定的,但只有我们深入作品,透过表面的现象,不被读者容易发现的一些情况就会浮出水面。因为我们认识任何事物的过程都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玛蒂尔德小职员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不可能很好。作为女子,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通过事业来改善经济状况的,但她还有另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婚姻,如果嫁到一个经济殷实的家庭,那么物质条件就可以改变。但是玛蒂尔德又偏偏嫁给一个小职员,所以物质生活比较清贫:“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陈旧,衣料的粗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乐天安命,也就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毕竟生活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一个人有上进心,就会对眼前的事实不满,就会想方设法去改变它,就会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机遇和可能,因为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玛蒂尔德显然是属于后者,向往美好生活不是过错。正是清贫的物质生活“使她苦恼”,也正是这种物质生活的清贫,促使玛蒂尔德要改变这种现实状况,并且付诸行动。在欧洲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十九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比较快,贫富极为悬殊,像玛蒂尔德那样的小职员家庭,一个机遇很有可能使其生活现状发生变化,抓住并充分利用,就有可能步入上流社会,否则就是原地踏步,更糟的就是跌到社会底层,成为下层市民。
  玛蒂尔德不满现有的生活现实,有着美好的生活理想和追求,这与她的自身条件有关。小说在开头写道:“她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当时的社会环境,姑娘容貌的美丽动人是其丰厚的资本,“也”字的内涵告诉我们,美丽动人的姑娘是应该享受优裕的物质生活,应该是上流社会的成员,应该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场所,玛蒂尔德本也应该这样。对此,作者在文中既同情玛蒂尔德的遭遇,又暗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样,玛蒂尔德的梦想——拥有“精美的晚餐”、“幽静的厅堂”这样的生活质量,就不难看出她那渴望改变现实生活,对其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只是玛蒂尔德的生活理想,我们断不能就凭此认定玛蒂尔德有虚荣心,玛蒂尔德在舞会之前毕竟没有做任何有违她现有生活条件的行为,也没有做任何打肿脸充胖子的举措。玛蒂尔德也知道理想终归理想,现实还是现实,并没有怨天尤人,对丈夫也没有不切实际的要求,更没有私下“奔向优秀”,踏实、本分地做好路瓦栽的妻子。
  当那个有望改变自己生活质量的舞会到来之时,玛蒂尔德要精心打扮、装饰是情理之中的事,准备要在舞会上有出色的表现。只要这样的夫人形象在舞会上经常出现,那么她的“夫人外交”也许会有成功的一天,丈夫的地位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生活质量也就可能得到改善。至此,玛蒂尔德的精心准备——买衣服、借首饰也就顺理成章,是可以理解的。“夫人外交”的事实古今中外都有,今天更是看重,不乏成功之例。
  至于对那个舞会的回忆,我认为凡是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情都值得回忆,何况玛蒂尔德的回忆是对人生的回忆,它既是曾经的美好,也是痛苦的,可谓是刻骨铭心的。玛蒂尔德不时地回忆,就是要自己记住生活,记住应该怎样生活,怎样面对生活。这方面在作品中有了进一步的阐释。
  玛蒂尔德丢失了借来的项链,能找回的可能性很小,她也知道要买回一挂钻石项链要借很多的债,也很清楚这些债务不知何时才能还清。但玛蒂尔德有做人的勇气,不能失信于朋友,硬是忍着“未来的苦恼,将要压在身上的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毅然买下一挂真正的钻石项链还给了佛莱思节夫人。从“还项链”这一情节就足以体现玛蒂尔德的善良与诚实,这点还可以在这十年之后对佛莱思节夫人述说自己变老的原因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假如玛蒂尔德没有做人的准则,那么下面的假设也许就有成立的一项:
  1、想到那可怕的债务、以后难熬的日子,干脆与路瓦栽一起卷起铺盖一走了之,不再回来,要找也找不着——逃债;
  2、想到在借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的大方、随意、没有什么叮嘱,干脆买一挂真假难辩的赝品还上了事,反正你佛莱思节夫人不会注意,更何况你佛莱思节夫人又不内行——欺诈;
  3、久拖不还(没有项链没办法还),假如佛莱思节夫人要追还时,干脆就矢口否认,不曾借过,现在又不可能找到,没有实物,你佛莱思节夫人能奈我何?反正没有人证、第三者在场——耍赖;
  4、对佛莱思节夫人直说,我不小心把项链丢失了,根据我的经济情况没有办法还你,要项链没有,要命就有一条,你看着办——强盗;
  5、想到要赔佛莱思节夫人一挂钻石项链,根据现实条件是比登天还难,无奈之下逼上梁山,干脆铤而走险,去偷一挂还上——盗贼。
  以上的假设没有一项成立,因此,我认为玛蒂尔德性格元素中有善良、诚实的内容,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还债务”情节中,玛蒂尔德在还了项链的十年当中,淋漓尽致地“显示出了英雄气概”:辞退女佣,租赁更便宜的小阁楼,亲自干所有的家务活,“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买东西跟人争价钱,“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过着“穷苦人才懂得的艰难生活”。十年下来,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连佛莱思节夫人都认不出来。这足以体现玛蒂尔德勇于正视现实,不怨天尤人,勇于承担责任,充分地展现其刚强、勤劳的性格特点。
  如果玛蒂尔德不能忍受那艰难的生活、一味地想着要过那美好的生活、孜孜追求那些荣华富贵的话,仗着她那长得“美丽动人”的资本,那么下面的情形也很有可能发生:
  1、跟上流社会的贵妇生活相比,相形见绌,耐不住“寒酸”,有机会的话傍上一个今天所称谓的大款,去过那种“美好生活”,把烂摊子甩给路瓦栽,自己消失——跟人私奔;
  2、埋怨路瓦栽没本事,使得自己吃苦受累、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有机会的话说不定会红杏出墙,给大款、权贵做情妇、二奶——自甘堕落;
  3、凭着在那个舞会有出色表现的基础,开始找机会频繁在上流社会活动,出任交际花的角色,在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之时,也就是被男人社会玩弄股掌之时——自主创业;
  4、在生活中制造各种矛盾造成夫妻不和,或干脆直截了当地跟路瓦栽摊牌,我玛蒂尔德不能过这样的日子,要跟你离婚,我要过富足的生活——另寻新欢;
  5、退一步说,生活既然那么艰难,“精美的晚餐”、“幽静的厅堂”这样的现实又是可望不可及,干脆走极端,一死了之——结束余生。
  玛蒂尔德并没有走上述的几条路,而是勇敢地和路瓦栽共度难关,与路瓦栽厮守人生,忠贞于爱情。
  总之,玛蒂尔德的性格是丰满的,是变化发展的,具有多重性,由对现实的不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到勇于正视现实、承担责任,刚强、勤劳、善良、诚实、忠于爱情是主要元素。
  骆力,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