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例论缩略语的使用原则

作者:王志恺




  近几年来,“春晚”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普通话。中国人都知道“春晚”就是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起一直年年举办至今。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新年视听大餐,春节联欢晚会和包饺子、放烟花、年夜饭一起成为大年三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中央电视台的,各地区的春节联欢晚会必须称为“××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在年前年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六音节的“春节联欢晚会”让人说起来很是费劲。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有必要对“春节联欢晚会”进行缩略。
  于是“春晚”出现了。“春晚”最早是在人们口头中流传,接着报刊杂志上也用了这个缩略语,这两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也使用它了。中央电视台是国家权威的推普示范媒体,这样一来,全国上下渐渐地都用“春晚”来替代“春节联欢晚会”。
  从这一语言小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多音节词组能否缩略的原则:
  其一,必要性。“春节联欢晚会”有很高的使用频率,而且字数太长,在语言交际中造成费时费力。因此,很有必要对它进行缩略。如果一个固定词组虽然很长,但是人民大众在生活交际中很少使用,那么也不宜缩略,以免多此一举。
  其二,可行性。也就是缩略语的表达效果。⑴准确地传递本意。“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欢度春节的晚会,相对“春节”和“晚会”而言“联欢”是次重要的,缩略形式也不必考虑它,和“春联晚”相比较而言,双音节的“春晚”更符合汉语词语的韵律特点。“春晚”的“春”是指春节,“晚”是指晚会。⑵不会产生歧义。若缩略为“春会”,人们会误以为是一个会议或者会面。“春晚”原来不是一个词,缩略形式“春晚”就可以先入为主,不会造成任何歧义。因此其它的“迎/新春晚会”、“迎春晚宴”和“暮春晚上”就不能简称为“春晚”了,以免造成同音同形,增加人们交际的麻烦和困难。⑶符合人们的语言心理习惯。虽然“春晚”原本在文学作品里常指“春天的晚上”,但是简称“春节联欢晚会”的“春晚”是从人民群众口头当中发芽和成长的。创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人民群众的意见是最重要的原则。
  此外,历代文人常以“春晚”为题写下了很多诗词曲,或是在作品当中使用到“春晚”这一意象。例如“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温庭筠《定西番》)“江城春晚,正海棠临水,嫣然幽独。”(《全宋词》)“明年春晚,松江笠泽,归约追游。”(《全宋词》)“线拂行人春晚后,絮飞晴雪暖风时,幽意更依依。”(《醒世恒言》)“春晚”给人一种美好、恬静、舒适的感觉。换个角度思考,以“春晚”来替代“春节联欢晚会”,那是多么美丽的缩略语啊!
  缩略语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在正式场合,如主持春节联欢晚会和文件的标题,还是提倡使用全称“春节联欢晚会”,如果要用简称,就必须在上文和前面的讲话中先出现全称。
  
  参考文献:
  侯敏,《缩略语使用的层级性特点及其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6(6)。
  
  王志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