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音乐艺术教育的新视角
作者:高 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新内涵
音乐艺术教育早在商代就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西周的文艺中,“乐”更被看成是修养应世的工具,当时就有“礼所以修其外,乐所以修其内”的提法。古代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礼教与乐教联系起来,看成是立身处世的手段。固然,当时的“乐”更侧重它的道德作用,出于当时政治的需要。但从孔子听“韶”乐后,“三日不知肉味”的反应也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已开始顿悟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和陶冶作用。
而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体现为以音乐为载体,在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强化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用相对完美的艺术构思和审美的艺术化形式来美化和丰富人生,改善学习生活环境。也就是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音乐艺术教育更应担当起让青少年创造美、运用美的重任,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智力水平,给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审美修养。特别是在这个外界信息变化不断的时代,让青少年能够以正确的观点辨别美丑,分清进步与颓废、高尚与邪恶,对他们进行音乐艺术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时代赋予音乐艺术教育的新期望和要求。
二、音乐艺术教育的新意义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青少年认识和走向文明的重要途径。
人类对古文明几乎都是通过艺术来认识的。如我们通过“曾侯乙”墓中古代乐器编钟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铸造技术的文明程度;通过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去发现祖先们五彩缤纷的音乐艺术生活和巧夺天工的精湛雕刻;通过《古事记》中《天之岩屋》的神话,感受音乐艺术存在的特殊价值;通过巴台农神殿和荷马史诗来认识古希腊文明。因此毫不夸张地说,音乐艺术是表现和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下一代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类审美的判断与把握也应通过音乐艺术的教育加以深化。让青少年在欣赏中外音乐艺术精品的同时认识并了解人类悠久的文化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提倡去发现、认识和理解其中的审美价值及其内涵。对历史文明的理解和认识不仅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对自身的启发和培养,而且也影响并激发青少年对文明的向往、追求和创造。
(二)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灵魂的塑造和人格的完善。
音乐艺术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鲜明性和富于表现力,不仅易为青少年所接受,更易激起青少年的共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指出的“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所以音乐艺术对青少年灵魂深处的启迪有巨大的作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颂》,通过激昂的音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族侵略的精神,他认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再如,青少年在欣赏《辛德勒名单》这部经典影片时,通过对片中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所突出的散发着犹太民族音乐芳香主题旋律的聆听,和象征恐怖冷酷的灰白视觉刺激的接收,以及对希特勒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行径的目睹,无不在内心深处激发起呼唤和平、唤醒良知、向往美好、企盼幸福的情感。因此,欣赏每一部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会在引起青少年情感跌宕的同时,触及他们对人类在求真向善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意志、思想等哲理的思索。从而使音乐艺术这本追求人生与理想的教材,在塑造、培养青少年灵魂和人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指以创造性思维为特点、独立思考为核心的一种认识能力。凡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都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生产、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种需要特别重视和培养的能力。而通过音乐艺术活动培养创造力,是发展青少年创造才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中,音乐艺术是人类非凡创造能力的结晶。正如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专业音乐创造领域已出现了无数的音乐作品。其中的每一个音乐作品,无论是流芳百世的还是稍纵即逝的,都是创作者精神创造力的结晶。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与表现,既是精神活动的特殊体现,也是创造能力的一种直接表现。例如,学校艺术节中的歌咏比赛、合奏表演等艺术活动,其活动本身就蕴涵着强烈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然而,即使这种表达结果是不够理想的,但这种参与创造的过程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经验的积淀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可以说,青少年的创作和大师的创作,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两者精神世界的广度、深度不同而已。它不仅是瞬间灵感的记录,更是对艺术作品感受的有力表达。
三、音乐艺术教育的新途径
(一)文化性、多元性并存,拓展音乐艺术教育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教育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越发明显和重要。为进一步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扩大音乐艺术教育的层面,应当充分挖掘音乐艺术的文化性、多元性。既要把音乐艺术教育作为青少年了解中外文化艺术的一个窗口,又要把其当作青少年结识音乐艺术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应当突出音乐多元性,宽广感受音乐艺术的渠道。在学校音乐艺术教学中,通过对电影、舞蹈、戏剧、曲艺等音乐的综合感受,打开音乐教育的多种渠道,拓宽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让青少年通过音乐艺术感知、鉴赏、创作等艺术实践活动,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确定更宽泛的文化视野,培养更开放的文化心态,缩短音乐艺术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音乐艺术即生活艺术,音乐即社会的大艺术观。
(二)社会性、实践性并存,扩大音乐艺术教育的空间。
社会实践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其音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传统的音乐学科教学中,教育方法往往是一种封闭式的——把学生局限在课堂教学之内,避免学生与社会有更多的互动。这样,不仅严重的浪费了丰富的社会音乐资源,而且极大地制约了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安排青少年参加一些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如,各类音乐庆典、音乐专场、社区音乐表演等活动。通过活动不仅让青少年感受到音乐文化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让其了解音乐文化带给社会的一种精神、理想、追求和观念。并通过音乐社会实践来逐步提高其鉴别力、接受力、表现力和创新力。其次,要充分发挥青少年驾驭音乐艺术的能力——逐步熟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大胆尝试自编、自导、自演贴近其学习生活的校园音乐艺术作品(各类校园舞台剧)的实践。不仅要青少年会欣赏音乐,而且要让他们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逐步掌握、驾驭音乐,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铺设数字化音乐艺术教学管道。
陈至立同志曾经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认为:“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新工具……应鼓励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中小学音乐艺术课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在网络中仅相关的音乐资源,就包括大量的与教学主题相符的音乐在线。它们既有音响、图解,又有相关的文字描述,以及表演技术要求等等,这就使得薄薄的音乐艺术教材插上了网络的翅膀。
在新形式下,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更是促进青少年情感陶冶、人格塑造、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等的主要渠道。要尽早地把青少年引入中华民族和世界音乐文化的艺术殿堂,为他们的个性、特长、人格的健全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
高雁,女,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