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灵感在写作中的运用

作者:邵政权




  在写作中如何抓住灵感,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探讨过这个问题。灵感的爆发,是突如其来的,也是意想不到的。往往作者绞尽脑汁去寻找,它就是不来,而当你不留意时它却悄然而至。正是这个特点,使许多作家把灵感看作是迷狂。
  创作源于欲望,我们姑且称之为创作欲。但是,单靠创作欲是无法成就一部作品的,至少不是一部好作品。如柏拉图说,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内心的感受从何而来?歌德暗示了那是神给予他的力量。不仅仅是歌德,几乎所有的艺术家在面对灵感时,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下降到奴仆的位置,他们的谦卑令人感到他们的成就似乎来自某种幸运,灵感对他们宠爱的幸运。而一个艺术家的修养、技巧和洞察力,是抓住灵感的最有力的武器。郭沫若的最优秀的诗篇,几乎都写于他1919年至1920年那段感情特别强烈,灵感不断袭来的时候。
  有人说,为什么别人能写出那么多的好的作品,我却写不出来呢?是不是人家有灵感而我没有,灵感对我不公平。其实,灵感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不过是有的人抓住了,而有的人却放过了,放走灵感的人就是平时阅历不够的人。这样说来,灵感,决不是神灵的授予和天生的,而是人们勤奋学习、思考的结果。也可以说灵感是由于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生活积累是灵感产生的基础,而知识素养是灵感产生的内在条件。中外一些有成就的大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苦役、高尔基的“大学”经历、曹雪芹的“大观园”生活、巴金在“家”里的见闻等等,这些丰厚的生活经历,都是他们赖以产生灵感,创造奇迹的基础。陆游在晚年以诗总结灵感之奇妙:“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倘没有“六十余年”的写诗经验,没有“寒灯下”苦读苦写,没有“独心知”的“功夫深处”,哪会产生“夜来一笑”的灵感呢?另一方面,白痴和文盲纵然经历复杂,也无力琢玉成器。伟大的作家之所以创造奇迹,除生活阅历和天赋外,主要还是受惠于本人强烈的求知欲,博览群书,用前人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哪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没有广博的知识?要想“下笔如有神”,必须“读书破万卷”,这是任何作家都不例外的。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灵感的培养先要提高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心中拥有热爱写作的阳光。老师要能感受到学生受到的鼓励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作文讲评中应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予以讲评,使学生从中受到鼓励。对那些能抓住具体事例、写出生动语言、主题突出、有创新见解的作文,老师要在全班学生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水平与成功之处,从而树立信心,积极主动的发扬优点,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其次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
  另外还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经受感动的瞬间,从中积累素材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促使写作灵感的到来,让学生心中拥有生动活泼的灵感。阳光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的经历感受是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学生除了在学校这个集体中的学习活动外,还要经历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动脑、动手,了解社会,感受自然风光,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充实,不断吸收新鲜空气和养料,成为活生生的广阔背景,为写作提供事件、故事以及生活背景。以上我简单谈了谈自己的见解,不足之处望老师指正。
  
  邵政权,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