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作文评阅如何做到有效

作者:张雪映




  作文教学向来是老大难问题,作文评阅更是难中之难的问题。对于中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评价态度和评价方式呢?
  一、让学生放胆地拥抱丰富多彩的词藻,允许他们先“华”而后“实”。
  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由小学步入中学,心理上自以为“长大”了、“成熟”了,不免产生一种“小大人”的感觉,行文遣句也很想模仿名家前贤笔下生花。这时候,如果一味地否定这种模仿,斥之为堆砌辞藻、内容虚浮、华而不实,要求他们质朴无华,甚至铅华去尽,返朴归真,实在是太苛刻,太操之过急了。毕竟,中学生年纪尚小,词汇量不丰,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中学生都是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十几岁的人生年华,哪来多少生活历练?又如何做得到返朴归真?如果硬要他们舍己之长,去遵循朴实之道,恐怕反而会无所适从,结果弄得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让人不忍卒读。那样岂不是事与愿违了?同样是孔子,亦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的重要性。文章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就必须在语言上有文采,形式上有造诣。更何况,如果再功利一点,从备考技巧的角度来说,在当今大多数考生不具备良好语言素养的现实背景下,辞藻华丽,形式新奇的文章鹤立而出,往往能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如同草地上绚丽的鲜花一般引人注目,受人青睐。
  二、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自然形成其个人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口味,有自己的阅读审美倾向,如有喜欢浪漫抒情的,有喜欢叙事写实的,有喜欢风格华丽的,也有喜欢朴实无华的……不一而足。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切不可于课堂上过分强调自己的阅读喜好,把个人的阅读审美倾向强加给学生。并且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也不要特别偏爱符合自己个人口味的文章,或习惯有意无意地强调只有写这一类或这一种风格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才能得高分。这样的话,那平日里,难免有学生们为拿一个好分数,为博一句赞扬话,而去迎合老师,观颜察色,投师所好,写老师喜欢的文章。如此,在你的谆谆教诲、孜孜诱导下,学生的思维岂不是被铸成一个模子?学生写出的作文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哪里还有什么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可言?长此以往,岂不可悲!
  因此,我们老师要有兼容并包的胸怀,要善于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千万不要一边大讲特讲发展个性鼓励创新,一边成为扼杀学生个性思维的刽子手而不自知。要让学生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愉快地自由大胆地写出心中想写的东西,而根本不用担心是否符合老师口味。这样学生才会充分发展个性、张扬个性,自然会形成其个人的风格,形成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三、要有一双伯乐的慧眼,善于赏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有人说: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伯乐。伯乐式的教育者能够发现人才,赏识人才,并施以合理的教育。“教书匠”只知埋头教书而已。教育者不会发现学生、赏识学生,学生不会发现自我、赏识自我,都是一种可悲的事情。高明的教育者善于发现每个人尤其是有特长的学生的特点,而且不但善于发现,还善于使发现的特长得到超常发挥;并且,高明的教育者更善于赏识即使是所谓的“差生”的长处。
  四川省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高明的伯乐。他上过一节作文评讲公开课,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对于学生的作文,李老师不放过哪怕是一个小亮点,一个精彩段,一句绝妙话,甚至只是一个传神的词语,都成了令李老师用红笔重点褒扬之处。正是这份难得的特别的呵护,给了学生久违的感动:成功原来这么简单!
  这应该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写得再差的作文,也有其值得肯定和褒扬的地方,真正优秀的老师最善于挖掘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我们不应该只会批评,不应该总是以教训者的面目出现。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往往正是批评多于鼓励,教训多于赏识。爱生气似乎也成了老师的职业病,每上一节课没有不带“气”回来的,“气死了”甚至都成了口头禅。一些学生固然气人,但更主要的还是我们缺乏赏识。面对学生的几十本作文,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总是带着挑毛病的心理去评阅。似乎我们不指出它的毛病,就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就表现不出为师的水平。难道找出它的优点和长处就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了吗?清华大学附中翟暾老师说得好:“其实,有些不足当你指出后,未必能改正;而受到鼓励和赏识后所产生的不懈努力不会消失。赏识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从而产生能力的提高。”的确是这样,最差的学生也有其可爱之处,最差的作文也有其小小的亮点,当你挖掘出他自己不曾知道的“亮点”及“精彩”,也许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扬,但这对他会产生如何大的激励作用,任你怎样想象都不为过,甚至可能让他一生都暖意无限,鼓舞不尽。
  至于那种把学生的差作文印出来,人手一份,使之成为众矢之的,批得体无完肤,没有半句褒扬的做法,我却绝不敢苟同,甚至是十分反感的。即使你是如何亲切的微笑,并名曰善意地帮助他提高,我想这对于那篇差作文的主人都是无济于事,因为对他来说,这无异于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一场飞来之祸。他的热情在冷却,他的心灵也许埋下了害怕恐惧的阴影。当你在讲坛上滔滔不绝地评说时,你可曾有想到过那低着头,满脸通红或是脸色苍白的那一位?你可曾想过这样的方式是在帮助他抑或伤害着他甚至扼杀着他?
  我想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考得不好的试卷可以大方拿出来给人看,但作文却总爱遮遮掩掩,从不肯轻易露面。为什么?正因为“文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一种充分体现作者个性思维的载体,传达着写作者的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思想情感乃至内心世界,评阅学生作文,实则是与一颗颗少年之心的心灵对话。恰因如此,为人师表者,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实是要三思而后行啊!对于成长路上的孩子们,更多的是需要你的发现与赏识,而不是否定与批评!
  评阅学生作文,老师们切不可掉以轻心,须慎之又慎啊!否则,你自以为是的善意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张雪映,教师,现居广东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