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读写也应科学合理
作者:丁宝琦
“大量读写”果真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吗?笔者持否定态度,提出如下质疑:
一、“大量读写”违背了“减负”的重要指示。10多年来,政府的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请问,“大量读写”中的“大量”是减负还是增负?这个问题,恐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不会回答错误吧?
二、“大量读写”有悖于基本国策。我国现在的基本国策是科教兴国,即依靠科学和教育振兴祖国。“科学”的含义有两个:1.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2.合乎科学的。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凡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定是高效率,事半功倍;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定是低效率,事倍功半。一个语文教师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肩负着振兴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提高教学成绩为什么不探索或者选用高效率的科学方法,却反而指导学生在“大量”上使笨劲呢?
三、“大量读写”忽视了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学教育不是旧书塾式的语文教育,而是为振兴祖国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要完成基础教育,惟有素质教育。这在道理上谁都明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突出特长的教育。中学课程不仅有语文,还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以及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一个学生语文成绩差劲,其它学科优秀,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大量读写提高语文成绩;但他语文成绩优秀,其它学科差劲,还要让他在语文方面大量读写吗?其它学科怎么办?一个学生各科成绩都优秀,又特别钟爱语文学习,当然可以指导他课内课外大量读写,发展语文特长;可是这个学生对其它学科特别钟爱,例如特别喜欢物理实验,你还要指导他课外大量读写语文吗?他的物理特长何时发展?振兴中华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大局观、他人观、合作观。否则,只顾语文学习,不管全面发展,岂不是忽视素质教育了吗?
四、“大量读写”排挤了新课标倡导的新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法。笔者认为,“自主”是指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吸收课本上的知识和大胆质疑,它培养的是学生勤奋、勇敢的个性;“合作”是组织学生集体研讨、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求人解答不解的疑惑,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尽信书不如无书”,“探究”是把讨论中所获的共识真理和仍存的疑惑再放到书本或者社会实践中加以再验证,看真理是否有普遍性,看疑惑是否有新角度、新方法来解决,它培养的是学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大量读写”虽然也让学生自己学习,但它与上面提到的“自主”学习有本质的区别,它强调的是读写的数量多,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肯定无暇反复深入认识,对所遇到的疑惑不敢大胆质疑。“大量读写”由于大量用时,学生更无暇集体研讨,这就培养不出当代人才必备的合作意识。由此看来,“大量读写”与新课标倡导的新教法完全对立。不停止“大量读写”,哪天去实施新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读写指导的科学方法并非大量,但也不是少量,而是适当。这“适当”二字,既指读写的数量,又指读写的内容。具体些讲,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明确的读写目标,有的放矢,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适当读写”说起来也很容易,但实施起来却不能像“大量读写”那样可以闭着眼睛,对着群牛乱弹琴。指导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具备较高的素质。
丁宝琦,教师,现居山东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