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语文学习的内部动机浅探

作者:谢昌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就如同一个心脏病专科医生不了解心脏构造一样,工作会像在黑夜里走路。”这话说得太好了,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心理学,还要研究教学心理,做到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来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觉得研究心理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此,仅就语文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做简要的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
  动机是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出自个体内部的需要,或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某种推动力被个体意识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动因。这种动因具有明显的指向力和推动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习良好的个性心理,调动其内在动力系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下面介绍激发学习动机的几种方法:
  1、加强学习语文目的性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使之成为促进语文学习的直接的持久的动因。要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首先就要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强调了“志”对事业的重要性。所谓“志”,就是理想和抱负,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也包括了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立志而成学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从小热爱艺术,立志为艺术献身,他珍惜一切学习机会,拼命学习,博览世界名著,终于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由此可见,理想和抱负对一个人的成才是何等重要。另外,在明确总的语文学习目的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每一课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知道该学什么,从而使学生产生向往和追求的意向,形成具体的、直接的学习动机。
  2、认清学习语文的意义,强化学习需要。语文学习动机来源于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如果学生感到他们在语文方面的欠缺会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障碍,会影响其信息的交流和自我完善,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意义,强化其对语文认知的需要。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清语文学习的意义。
  (1)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2)学习语文也是规范语言、净化语言的需要;(3)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4)语文学习能够提供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3、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成绩,正确地对待批评和奖励。目前,学校虽对学习成绩的评定,主要还是以分数作为标准,这样就使得有些学生把单纯追求分数作为学习的动机。对于这种错误的学习动机,必须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其转换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批评和奖励同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在此不作赘述。
  4、利用已有的其他动机实现动机的迁移。动机的迁移,是已形成的某种动机按照某些联系而转换成一种动机的心理现象。语文学习动机也可以由其他的积极动机转换而来。也就是说,在学生已有的积极动机的基础上,可以培养新的语文学习动机。动机迁移的心理条件是原有学习包含有另一种学习的因素,能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并经过认知同化,实现动机的转换,形成新的学习动机。例如,有的学生虽然不愿意学习语文,但是比较喜欢读小说,就可以通过小说和语文课之间的关系,加以引导和帮助,把读小说的动机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来。还有些学生虽然缺乏学习语文的动机,但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由于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与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该学科与语文的联系,使其认识到学好语文对学习该学科的意义,从而把积极学习的动机迁移到语文学习上来。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学者都具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他们在语文上的成就与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都是相辅相成的。再如有的学生爱好文艺,对参加文艺演出的积极性很高,就可以通过文艺活动与语文之间的关系,将其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以上谈了语文学习内部动机的培养问题,动机与学习之间不是一种单向的关系,而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因此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的确立,除了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语文学习本身的作用和影响使其不断变化。
  
  谢昌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