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关于文学教育的话题

作者:王京芳




  一个春日的午后,我拜访了钱谷融先生。
  在他家绿树掩映的小阳台上坐定,钱先生就笑着说:“我的唯一愿望就是要好好地把时间消磨过去,用愉快的方式把时间打发。因为一切都是要过去的,就连刚刚说过的‘一切都是要过去的’这句话也溜走了。”回忆起这些话时,我想起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句话。平时看到这句话,感触不这么深,但是在那种情境下听先生说“一切都是要过去的”,特别有感触。千百年来,人们对着滔滔江水,只能感叹或者无语。江水永在流驶,不会复返。
  和先生接触过的人,大都觉得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而且已经达至一种境界。先生的确是一个真人、达人,尚情重趣,崇尚自然,顺乎情性。
  先生和我一个小辈谈话,常常笑呵呵的,气氛比较轻松,让人觉得不太拘束。我们谈话很随意,内容并不限于文学教育,也谈生活,谈往事。交谈中,你会感到先生有孩子式的天真和得意,又有长者、学人的智慧和学问。先生博学多思,记忆力很好。谈话间,他常常引用古代诗词,或者《论语》、《孟子》等典籍里的章句,言简意赅地说明读书和做人的道理;也随口引用英文名句。他的英文很好,发音也地道,列举起外国作家作品时,英文脱口而出。他说,如果看外国作品,要尽量读外文原著,才能更充分地领略作品的风致。
  谈话间,我们提到了孔子和《论语》。先生说,孔子是一个非常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孔子回答学生的话,常出乎我们意料,超乎我们想象,比我们所能想到的境界总要更高一些。《论语》是一本很好的书,很值得读,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忽略了它。
  关于文学教育,先生总结了一句最简单的话,也是他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即“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读你感兴趣的、能打动你的经典作品。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把它们用在好书上。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只有优秀的经典书籍,才能使我们享受更多,受益更大。在好书里,你可以尚友古人、尚友贤者,可以和书里的人物对话,向他们倾诉。
  先生说他自己喜欢读书,喜欢随意地、自由自在地、漫无目的地读书。他说,我读书,没有什么目的,不是为了做学问,只是为了自娱,消磨时间。以先生的资历,当然可以这样说。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要多读好书,在兴趣的引导下,博览群书。既有一个阅读的宽泛的面,也有自己喜好的阅读的点。
  关于读书
  王:您怎样走上了文学道路?
  钱:最先培养起我对文学的爱好来的是小说。早在小学读书时,我就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也看了一些文学价值不高的作品,如《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等书。这些书都激发了我对故事的兴趣,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
  《三国演义》是给我影响最早的书。它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可爱或可恨的有趣人物;充满着紧张生动的故事情节。它不但培养了我读小说的兴趣;还使我初步学会了用浅近的文言文写作。更重要的是,他给予我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方面的影响。三国的联合和斗争,使我对社会和现实人生的理解方面有所提高。甚至可以说,对我个性和趣味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然而我所敬慕、钦羡的诸葛亮,竟并不是后来成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而是高卧隆中的草野隐士诸葛亮。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也常常带着自豪的感情说自己是“山野散人”。我喜欢诸葛亮出山以前那副散淡的襟怀和飘逸的风神,欣赏京剧里“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的唱词。从那时起,就种下了我的遗落世事,淡于名利的癖性。
  中学时,读了语文课本里的唐诗、宋词,历代散文名篇,给了我很大享受,觉得它们都很美,使我在情感上感到高兴或者惆怅,而且在精神上,有一种超越现实生活之上的愉悦之感,好像心灵得到了提高。在课外,我除了继续喜欢读一些故事性强的小说以外,还找一些课本里提到的诗词作家、散文作家的名篇,也尽量找来读,这样就逐渐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纯正趣味,并使我对文学有了真正的爱好。
  高中以后,我较多地读翻译小说。它们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那里的风土人情,人物思想,都和我过去所读的中国作品很不同。但是和中国作品一样,在那些作品里也有好人和坏人,也有丑恶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读着读着,能在我心头激发起一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使我全身心地去爱那些好人和美好的东西,憎恨那些坏人和丑恶的东西。而且相信前者必定会战胜后者,消灭后者。我对人,对人的世界,充满了信心,深信事情应该会是这样的,自己也为此而感到快慰和幸福。
  后来作品读得多了,渐渐能够分出其间的好坏和高下来了。这就开始懂得了选择,并有所偏爱。我最爱读的首先是那种能从感情上吸引和打动我的作品,爱好的程度则与我被吸引和被打动的程度成正比。那种吸引和打动我最强烈、最深刻的作品,常常能使我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摆脱肤泛琐屑的感情的纠缠,使我的心灵得到升华和提高;虽然有时它也会给我带来痛苦和忧伤。——能够具有这种力量的,往往就是那些最伟大的作品。
  (笔者按:“故事”在这里是一个关键词,它是先生走上文学道路的最初动因。正是在故事的吸引下,先生走上了文学道路;也是在故事中,先生得到了文学艺术的享受,先生的个性也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初显端倪。我们的教育,不可小视故事的作用,宜多从故事入手,让学生接受纯正的文学教育。
  诵读数十首,以至上百首经典的唐诗、宋词、元曲,是提高文学修养和感悟能力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有所积累,就易于在阅读和写作上,甚至在待人接物方面都有所会通。)
  王:先生爱读哪些书?
  钱:爱读的书很多,列举一些:《论语》、《庄子》、《世说新语》、《红楼梦》、《鲁迅全集》。《论语》、《庄子》都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世说新语》很有趣味。《红楼梦》自不必多言。鲁迅识见宏通。他的写作很从容,从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他没有写作的人常常遇到的那种局促和窘迫。
  我喜爱的外国作家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王尔德。十九世纪英国散文名家——兰姆姐弟(Mary Lamb、Charles Lamb)、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威廉姆·哈兹利德(William Hazlitt)。还有爱默生(Emerson)、简·奥斯汀(Jane Austen)、勃朗特三姐妹(Charlotte Bronte、Emily Bronte、Anne Bronte)、哈代(Thomas Hardy)、沃特·斯科特(Walter Scott)等等。
  外国作品有《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复活》(托尔斯泰)、《道林格雷的画像》(王尔德)、《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罗亭》(屠格涅夫)、《父与子》(屠格涅夫)、《贵族之家》(屠格涅夫)、《初恋》(屠格涅夫)、《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散文集有《Essays of Elia》(兰姆Charles Lamb)。
  王:文学作品的魅力何在?
  钱:文学作品应该富有丰厚的情致和浓郁的诗意,使人感到和渴望美,能够激起人们的某种憧憬和向往。十九世纪的一些名家,例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它们的作品能深深搅动你的心魂。近代以来的作家,似乎理智胜于感情,他们更多地是在用头脑而不是心灵写作,他们的作品打动我们往往偏重思想,而不能使我们全身心激动。我个人喜欢读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甚于喜欢读卡夫卡、海明威、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在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里,人物的命运和生活道路,会纠缠着你,使你魂牵梦萦,寝食难安。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