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3期

怎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黄 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中介而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可归结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几个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更离不开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作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尊师爱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对他的弟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而得到他的弟子对他的无限敬仰与热爱。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与学生同生活,共学习,因此我国一代伟人毛泽东尊他为人民教育家。这不难看出,尊师与爱生是一对辩证统一相互结合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赋予我们教师更多的只能是“爱生”。因为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奉献。
  爱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地,研究学生心理,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分担他的学习,领悟他的思想,感受他的情感。并在此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人格。
  2、民主平等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审时度势。根据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今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本位”的架子,必须铭记“民主平等”的原则。因为教育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老师的教,学生就不能学。这一观点偏离了当今教育的轨道,没有体现“人本位”的核心,也就是当今教育中学生是核心。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更离不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教学相长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宗旨。素质教育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合作意识与交流意识,在互相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给学生提供信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提供线索,指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大思考和尝试的空间,通过学生的思想与尝试,及时将其思考与尝试的结
  果反馈给老师,达到共同受益,教学相长的目的。
  
  黄莉,教师,现居贵州凤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