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作者:缑克喜
一、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有了创新意识,才可能有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发表有新意的见解,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奠泊桑笔下的那个沦为穷光蛋的于勒值得同情。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教师含笑向学生发问:你们认为于勒值得同情吗?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于勒小时候行为不正,糟蹋钱,不是正直善良的人,而是一个流氓、无赖,这种人不值得同情;于勒到美洲后,给家人来信说他赚了钱,其实是欺骗家人,也不值得同情;哲尔赛岛遇到的那个卖牡砺的老头,用船长的话说就是“他是个法国老流氓”,由此可见,于勒至年老恶习未改,仍然是流氓,谁会同情这种人?学生的这种见解很有新意,实属一种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三点:一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即在承认学生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创新潜能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乐于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机会和条件。二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允许学生自由表达看法。三是多表扬鼓励。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讽刺,不嘲笑,给学生有一个“创新”的安全感。
二、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发展和已有观念的相反方向所进行的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占有重要地位。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如果我们用平常的思维不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的话,不妨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这样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观点,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我们都懂得“说谎是可耻的”这个道理。但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启发学生就鲁迅对藤野先生说谎一事发表看法。有个学生认为,说谎也能表现人的高尚品质;鲁迅决心弃医从文,但当先生问起时,他却说要去学生物,说先生教给他的知识还能用得到,他的谎话体现了师生情谊之深;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家属、朋友甚至连作风严谨的医生对病人说的大多是谎话。学生的这种见解新颖独特。
三、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其特点是大胆假设,指向多种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如作文课上以《圆》为题时,就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发散学生思维。在不限题材和体裁的情况下,有的学生认为圆既像一轮圆月,也像一枚纽扣;既像一颗星球,也像一面镜子;既像清澈的喷池,也像美丽的花坛;既像一盘石磨,也像一粒红豆;既像成功者的花环,也像失败者的陷阱;既像充实,也像空虚;既是表示开始的零,又是表示结果的句号。在这种发散思维训练中,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使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四、重视直觉思维训练
直觉指不经过严密的推理或验证过程,蓦然地直接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或要害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创新思维的先导。许多创造来自于直觉。所以,爱因斯坦说:“科学研究的真正可贵因素是直觉。”例如体温计的发明:伽俐略接受了制造体温计的任务。一次,他向学生提问:“当温度上升到沸腾时,水为什么会在容器内上升?”学生回答道:“因为水加热,体积会膨胀;水冷却,体积会缩小。所以,水就会在容器内上升或下降。”伽俐略听到这里,忽然想到:从体积的变化不就可以测出温度的变化吗?于是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体温计。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为学生直觉的产生创造条件。如学了《陌上桑》,教师启迪学生:你认为罗敷有没有丈夫?有个学生马上回答:罗敷根本就没有丈夫,只不过是为了脱身而“夸夫”。因为,如果她丈夫是做大官的,就绝不会让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妻子在乡下从事艰苦劳动。学生的这一看法就有创造性。
缑克喜,教师,现居甘肃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