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在小组学习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章卢明
一些语文教学的有识之士已在“小组学习”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和各种尝试。就个人的教学体验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生其他方面的了解,我认为要想长期成功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除了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之外,还要强化每个学生的小组学习意识。要想做到这些,必须注意落实以下两点:第一,学习小组应长期固定,至少以一个学期为一个相对稳定期,或者再长一些。在这些长期稳定性的集体中,“小组学习”应作为课堂上常用的主要学习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成员增强对这个集体的责任感,才能在学习、性格等方面相互了解和适应,才能积极进行学习上的合作互助。第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最好以小组成绩作为该小组每个成员的个人学习成绩。这样进行评价是为了使每个小组成员无论优差,学习心理都能凝聚在小组这个集体中,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取得共同进步。
很好地落实了上述两点,就能把目前许多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只是作为学生一种临时学习方式的小组学习,变为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使其系统化,科学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长期稳定地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学习手段。运用这种“小组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取得以下效果: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说出来,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小组学习”正是为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自主性,对各种问题可以不受拘束地进行各种角度的探讨,并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旦某些成果被集体所肯定,便会感到一种学习的兴趣,产生更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
其次,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科学已走向合作时代,今后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是合作型的人才。正如一位学者曾经告诫过的,今天已不再是一个人奋斗的时代,不再是居里夫妇两个人关起门来,拿一个锅搅来搅去就能搅出伟大发现的时代,今天是一个合作奋斗的时代。“小组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合作中进行,它有利于从小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相互沟通,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彼此更了解、更坦诚、更密切,更容易关心世界、接纳世界,使语文课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再次,使得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民主的环境和气氛,是“心理”自由的前提,而“心理”自由则是发挥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的条件之一。“小组学习”注重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它所形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它对每个小组成员施加一种积极影响,能使学生不拘一格地进行多向思维,在思想认识上相互启发和触动,就像一个原子反应堆,学生之间不同的思想观点互相撞击,迸射出更多的新知识、新思维、新灵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探究成果。
章卢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