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文创新教学模式浅探

作者:种道真




  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改变教学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真正体现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学生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完善自我。因此,我认为要彻底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新形势教育下的必然趋势,只有冲破旧思想观念的禁锢,让语文教学活起来,才能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要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其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自主。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地、实在的体现。(2)互动。即要充分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的观念。(3)愉快。即学习不再是一种烦闷、乏味地活动,愉快将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4)发现。即要强调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能真正获得知识与技能。(5)开放。即它不单指向当前的学习,更指向今后的学习,学习将成为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那么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自主实践,促进主动发展。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融入课堂教学,打破集体授课“一锅炒”的僵化教学程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改变,课堂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而是让学生拥有自主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议论,交流汇报,互参互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满足了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要,学生容易进入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发展思维能力。而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在相互启发中提高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3)拓展教学时空,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使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学生的参与面广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存在的困惑都能得到学习伙伴的充分关注和热情帮助。它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的可能。
  2.开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张志公先生认为:“要科学方法,要模式,但不要程式化。”运用的时候,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特点,又不要拘于模式,要因班级而异,因教材而异,因目的而异,活用模式。
  (2)处理好朗读与讨论的联系。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运用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朗读与讨论的联系,做到朗读感悟为讨论的基础,讨论是朗读理解的深化。
  (3)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运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倾听能力、说理能力和互助能力。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才能真正教出语文味。
  
  种道真,教师,现居山东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