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论李白七古的意脉
作者:徐 娥
李白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七古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在意脉上也都流畅贯通。在这类作品中,诗人根据表达题旨的需要,用一条意脉将一系列意象群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结合李白的具体作品,主要又有两种类型。
其一,以一个中心词贯穿全篇。这个能体现全诗意旨的中心词一般出现在诗的开头或结尾,间或也有出现在诗的中间的。
如《蜀道难》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锤定音,将“难”这一中心词作为贯穿全诗的意脉之标志,故反复从正面、侧面铺陈蜀道之“难”的各种表现,结尾更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与开头照应,将这个“难”字抒写得淋漓尽致。
《前有樽酒行(其一)》: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淥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诗人前四句写尽春之美,后四句竭力劝人行乐,以免老来后悔,全诗以“流光忽蹉跎”作为感情基调,揽前挈后,承上启下,意脉贯串全篇,一气流转。
其二,根据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法》中提出的“脉忌露”的诗歌创作原则,又有一种意脉潜流不露的表达手段,即诗中意脉十分含蓄,宛如地下河水潜流暗通,滔滔不息。读者必须细细揣摩,思之而后得,其中的韵味更值得把玩。如《长相思》:“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赵琴初停凤凰城,蜀琴欲奏鸳鸯絃,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壮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诗中处处写相思,句句言相思,却含而不露,而把这种情思赋予于具体的场景和形象之中,把相思刻骨之情写得力透纸背,扣人心弦,不绝如缕。
李白七古中更值得重视的是另外一类作品。它们直接承续鲍照的《拟行路难》而来,行文跌宕起伏,感情上纵横驰骋,章法、结构上陡起陡落,大开大合,读来令人有“神龙不见首尾”之感。这种任凭其意识流型的思绪天马行空的意脉表现形式,可称之为意识流型的意脉。
采用意识流型的意脉,须得诗人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才能在作品中通过跌宕峭折的章法结构表现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却仍然能使全诗呈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完美境界。
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在固定的时空之下突然觉得十分空幻,昨日之去不可挽留,今日虽来更添烦忧。继而笔峰陡转,秋高气爽,作者因楼而思谢脁,更追溯到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一时壮思逸兴齐发,“对此可以酣高楼”,甚至“欲上青天揽明月”。可是,这种兴致并没有持续多久,俱往矣,任什么也不能消解他心中那如流水般不绝如缕也如流水般不可捉摸的愁思。这种郁抑不得舒解的愁终于爆发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纵观全诗意脉,李白以充分的自我表现的形式,任思绪天马行空,纵横驰骋,才能尽情倾泻出从平缓而高昂又低沉下去的矛盾情思,这种感情以及相应的章法上的开合起落又没有人工过渡的痕迹,陡然而起,陡然而落,这种陡起陡落,跌宕起伏的章法把李白的豪放不羁、雄强豪迈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诗歌的意脉是诗人根据主题,精心构思,从而沟通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首先弄清作品的形式,即章法和结构,进而理清作品的意脉,才能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对于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我们更要致力于对其诗意脉的探寻,才能从其几乎无痕的外在形式中尽可能地切近其意识和思绪的流动,从而把握其诗歌的真意。
徐娥,女,华中师范大学2004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