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艾青《光的赞歌》的哲理光芒
作者:黄良才
一、从生活中提炼富有哲理性的主题,使诗平中见奇
《光的赞歌》写于1978年8月,正是我国十年文革浩劫结束不久。诗人仿佛从漫漫长夜中醒来,重新看到曙光和希望一样,无法抑制内心的激情与创作的冲动,拿起笔来,歌颂驱走阴霾、战胜黑暗的光明,歌颂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他认为,“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诗论·诗》)“诗不仅是生活的明哲的朋友,同时也是斗争的忠实伙伴。”(《诗论·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诗人以哲学家的头脑和诗人的智慧,找到独特的观察事物和表现生活的角度与方式,把悟出的真知灼见,形象地融入自己的诗篇,提炼出富有哲理性的主题。诗中,通过描述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热情讴歌了“光”的形象,光使世界“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创造出不朽的形象”。光具有高尚的品格,它“睿智而谦卑”,“它是无声的威严/它是伟大的存在”。它“胸怀坦荡、性格开朗”,它“大公无私、照耀四方”。同时,诗人将对光的追求同人类追求进步、追求理想、为真理而斗争的艰难历程联系起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思考,揭示出人类虽会经历漫长的黑夜而“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的必然规律,表达了“永远歌颂光明”,“和光在一起前进”的信念和决心。这样的主题,蕴涵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有着诗人的创见,有着他对生活的新发现,裹着诗人感情的浆汁,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同时,也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诗人郭小川说过:“最重要的是:多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慢慢悟出一些新颖、深刻的哲理来,并给予它以诗意的表现。”(《谈诗的三封信》)这既是郭小川的艺术追求,也是艾青的艺术追求。《光的赞歌》凝聚着诗人的亲身经历和身临其境的感受与经验。诗中的哲理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对生活与人生的真知灼见。在第六节中写道:“我们生活着随时都要警惕/看不见的敌人在窥伺着我们/然而我们的信念/像光一样坚强——/经过了多少浩劫之后/穿过了漫长的黑夜/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诗人经历了五七年“反右”运动和“文革”十年浩劫,深受其害,深受其苦,有过失去自由的经历和切肤之痛,那段生活犹如漫长的黑夜。当黑夜结束,光明到来之时,他激情满怀,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诗人说:“愈丰富地体味了人生的,愈能产生不朽的诗篇。”(《诗论·生活》)诗人在诗中阐发的哲理思想,是他长期艰苦生活的风霜雪雨孕育出来的,是他生活体验的结晶。
诗中的哲理也来自于他对习见的日常事物的提炼。日常的、平凡的东西,并不都是诗,只有当它们跟诗人自觉的思考结合起来,并且反映出诗人独有的创见和新意的时候,才能成为诗,才能不仅给读者以高度的美学享受,而且富有强烈的认识意义。光,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天天所见、所感的平常事物,诗人透过这平凡的事物,发现内在蕴含的诗意,赋予它深邃的哲理意义。通过对光的特征、作用、品格,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描述,高度概括和深刻反映了人类有文明史以来,光明与黑暗、科学与迷信、智慧与愚昧、唯物与唯心、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的生死搏斗,揭示出前者必然战胜后者的历史规律和客观真理,鼓舞人们坚定必胜的信念。
这些从平凡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哲理,产生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二、提炼引人深思的警句,使哲理气韵生动
诗人郭小川说:“诗应当是由一个个最准确表现内容的、新鲜的、富丽的句子所组成,最好不要有败笔。而且要有意味深长的、引人深思的警句。”(《谈诗——郭小川给孩子的信》)诗人田间也说过:“警句像是诗的眼睛,明亮放光。”(《诗刊》1980年第8期)臧克家说:“诗,要有警句。如果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比作砖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诗刊》1978年第7期)艾青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这里说的警句是指一个个使全篇明亮放光、气韵生动的句子。它往往是思想的火花、情感的升华、语言的精粹。它凝结着生活和斗争的哲理,而且对全诗的主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艾青的《光的赞歌》中这类“明亮放光”、“引人深思”、起着“梁柱”作用的警句比比皆是。例如,“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仆后继的人”,“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一切事物内在的规律/一切运动中的变化/一切变化中的运动”,“认识没有地平线/地平线只能存在于停止前进的地方/而认识却永无止境”,“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真理只能从实践中得以永生”,“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经过了多少浩劫之后/穿过了漫长的黑夜/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胜利是属于人民的/和人民在一起所向无敌”。
这些警句是诗人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结晶,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它启迪我们正确地认识光、评价光,鼓舞我们坚定追求光的信念;启迪我们在困难面前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挫折面前坚定信心,鼓舞我们勇于战胜困难,勇于同黑暗作斗争,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启迪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实践与真理的辨证关系,鼓舞我们坚持实践、追求真理;启迪我们“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鼓舞我们和人民一起前进,“飞向太阳”。诗歌有了这些富有哲理的警句,更加凝练、集中,气韵生动,理趣浑然。
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哲理附丽于生动的形象
一是运用象征手法。诗中的哲理表达,不是重复哲学原理,政治概念,不是依靠议论的语言。而是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描写,托义于物,显示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意义,表现独到的哲理。诗中所歌颂的“光”,“决不仅仅是物理学定义中的光,诗人是站在历史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光的美学形象。”(欧阳周主编《文艺欣赏向导》)“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光能使人觉醒”,“和光在一起前进/和光在一起胜利”,“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这里的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自然事物的范畴,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成为丑恶与愚昧的对立面,成为真、善、美的化身。诗中通过对光的赞美,热情讴歌了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人类理想的永恒追求。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诗歌既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又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是运用比喻手法。诗人遵循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运用形象思维,把抽象的、一般的哲理附丽于具体生动的形象之中,“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别林斯基论文学》)使哲理思想更鲜明、更形象、更生动。如:“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这里用“眼睛”、“罗盘”、“准星”做喻体,形象地暗喻光能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明确生活的目标,光对于人类生活多么重要。又如“这是多么奇妙的物质/没有重量而色如黄金”。新奇的明喻,把无色轻柔的光又有美丽贵重的一面的哲理思想隐蔽于生动的形象之中,诱发读者产生广泛的联想。
三是运用拟人手法,将哲理寓于真挚亲切的感情之中。如“从不喧嚣、随遇而安/有力量而不剑拔弩张/它是无声的威严”。将光人格化,借助于对光的形象特征的逼真描写,赞美了光谦虚谨慎,朴实无华而又威严有力的高尚品格,表现出独到的哲理。使全诗充溢着无比新鲜的活力,起到了增强全诗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四是运用排比手法,将哲理融入强烈的抒情之中。如“让我们以最高的速度飞翔吧/让我们以大无谓的精神飞翔吧/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做新的起点”。运用四个排比句,形成一种强烈的抒情气势。它不是简单地把四个句子排列在一起,而是在不断深化的哲理思想内容支配下步步上升。随着诗意的层层推进,感情也层层推向高潮,哲理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黄良才,男,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教师。